在管理上中國飯店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是人治階段;第二個是法制階段;第三個是文化階段。
最開始,也就是我打工的最初階段,飯店是這樣的。一般很火的飯店幾乎都是一個有名的師傅領著自己的徒弟炒火的,那時候可以說一個廚師能炒火一家飯店。這個可以稱之為能人管理。只要這個廚師在,飯店就火,這個廚師走了,飯店生意就跟著下滑。
比如盛美,老大在的時候就很火,等老大走了生意就開始一天不如一天,到最后不得不關門。
飯店處在“能人管理”的模式內,發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非典過去之后,飯店進行了一次大的洗牌,一些不規范的、達不到標準的飯店隨之被淘汰,比較先進的管理模式被導入進來,餐飲業開始由“能人管理”過渡到“制度管理”,稱之為法制階段。這個時候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大部分的飯店都開始導入“五常管理”。飯店從廚房到前廳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家家飯店都有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執行標準,一些福利待遇也開始進入到餐飲業之中,使餐飲人感到自己的存在性和歸屬性。餐飲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之后就是現在的文化管理階段。現在每一家餐飲業都在講究“團隊制勝”,打造管理團隊和員工團隊,把文化推到了第一位。餐飲業經過五常管理的打磨之后,現在的飯店更加規范和標準,有了自己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標準,從開始的健康廚房、綠色餐飲過渡到明廚亮灶、放心餐飲,進而到今天,開始了開放式廚房、參與式餐飲,每一步都是經過餐飲人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過來的。
現在的飯店絕不會因為一個廚師的走掉菜品會發生大的變化,因為好的、成型的飯店每一道已經固化下來的產品都有自己的流程和標準,不會因為廚師的流動而發生大的變化。
就拿這次新冠疫情來說,如今餐飲業已經解封,但是餐飲市場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的一定是那些文化底蘊強,團隊建設過硬、流程標準到位的飯店,幾乎沒什么影響,依然顧客爆滿,日進斗金。等那些愁的飯店不用看,一定是那些根本不注重文化管理和團隊建設的飯店,沒有流程和標準,就不會有吃住客人的過硬產品,形不成品牌文化,自然就淘汰掉。
我覺得張麗說的也許有道理,就想到陽春看看,看看我走了之后現在什么樣?陽春是我出去炒菜當廚師的第一家飯店,很有意義,也最有感情,尤其是廚房,有我研究的“下酒菜”“干調料”“狗肉火鍋”還有我上的醬豬蹄子、醬豬耳朵,這些都有我的心血在里面。
在陽春工作的時候廚房一團和氣,每個人都沒啥說的,像一家人一樣。尤其是金姐、馬姐,我們還是長期的酒友,動不動就是不醉不歸。很懷念那段時光,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到現在,有四個多月沒和金姐她們聯系了,還是春節從家回來那次在馬姐家喝過酒,之后就再沒見過面,也沒去過店里,還真不知道現在什么樣。
回到三臺子之后給金姐和馬姐打過一次傳呼,馬姐回的,當時也沒問飯店的事,就是告訴她不在俱樂部干了,回到了三臺子,剩下也沒說別的,之后就沒再聯系過。
怎么說呢,人要是不在一起工作,都各忙各的,再加上長時間不聯系,關系就會漸漸的變淡,有些疏遠,到最后也就淡忘了。這個不能說誰冷淡沒人情,現實生活如此,都在為自己的生計奔波著,不能只為了感情,為了夠意思而不去打拼。
和金姐、馬姐她們還有一點就是男女有別,畢竟我是男的,她們是女的,又不是情侶關系,也不是人們所說的鐵子,不可能總在一起,也不可能總聯系。要是像現在有手機還行,隨手拿起手機打個電話,互相問候問候,隨便聊兩句,也能維系彼此之間的關系。那時候沒手機,打個傳呼還得有時間回才行,要是沒時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