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天大賽開始舉行,我把雕刻的張師傅請到臨江軒,開始進行準備工作。
張師傅帶著他的徒弟一起過來的。
把張師傅引薦給廚師長,然后張師傅把雕刻需要的原材料拉了一個單子交給廚師長,廚師長安排人去買。我和張師傅聊了一會兒天,帶著張師傅參觀了一下廚房。
在廚房見到了師父,張師傅和師父倆人早就認識,他們倆一起聊了一會兒。
師父說“你的雕刻非常厲害,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張師傅笑了,說“黃師傅夸獎,還不行,現在很多酒店都不上雕刻了,我都快吃不上飯了。”
“你炒菜怎么樣?”師父問。
“我炒菜一般,不好,都讓雕刻給耽誤了。”張師傅說。
“術業有專攻,你這些年專門研究雕刻,炒菜自然就落下了。”
“是,現在雕刻的活不怎么好干,我省思著把炒菜再撿起來,咋說也得養家糊口呀。”
“也是,像你這雕刻的,只能是大型賓館、高檔酒樓才能用到,一般普通的酒店用不上。”
“是,還得炒菜。”
“我給你問問,看看有沒有高檔一些的酒樓需要雕刻的,把你推薦過去。”師父說。
“那謝謝黃師傅了,成了我請你喝酒。”張師傅高興的道。
張師傅的雕刻手藝確實不錯,可是雕刻在大酒樓還行,象臨江軒這樣的餃子館雕刻就沒用武之地。現在張師傅為了養家糊口還是得出去給人家炒菜,這也是做廚師的一種無奈。
但是當廚師還必須得會點雕刻,這也是廚師的基本功之一。
廚師長將張師傅雕刻需要的原材料買回來,在七樓花房找了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張師傅師徒兩人開始進行雕刻。
手藝這玩意兒就是這樣,會者不難難者不會,雕刻在不會的人眼里是可觸而不可及的,感覺很神秘,但是在張師傅手里那就是簡簡單單的揮舞刻刀而已。
臨江軒展臺的主題是“喜迎金秋慶豐收”。整體長度五米,高兩米。創意是把臨江軒的門面當成主題背景,然后時一片秋天豐收的場面。有成熟的瓜果梨桃,麥稻飄香,孩童打谷場上嬉戲,大人們在田間收秋,還有老人在家里包餃子。這樣的一個場景需要在展臺上全部展示出來,讓我去刻我是刻不出來,咱刻個單獨的小東西還行。
張師傅是雕刻大師,刻一個這樣的展臺對他來說沒有什么難度,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兩天時間足夠了。
安排好張師傅,我回到廚房開始工作。
這兩天杜大鵬和王春來對我的態度有明顯改變,原因很簡單,董事長說了要我帶出兩個廚師長,同時還要培養去日本的廚師,他們倆主要是奔著這個來的。
我想要帶著的廚師長人選不是他倆,是二樓廚房的副廚師長張春明。
張春明在廚藝上和人品上都很好,師父也很欣賞他。張春明的愛人在面點組做領班,主要負責包餃子。他愛人也不錯,很賢惠的一個女人,在面點組口碑很好,大伙都親切地稱呼她為“面姐”。如果在面點里被稱之為“面姐”,那幾乎就是面點組的老大,很有威望的存在。
張春明的父親和妹妹也在臨江軒工作,父親是保安,妹妹在二樓廚房做砧板,后來調到面點組做餃子工。
說起張春明的妹妹在臨江軒屬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存在,她的這個名號和杜大鵬、王春來不一樣,杜大鵬和王春來屬于狗仗人勢的那種,張春明的妹妹屬于個性太強非常另類的那種。
張春明的妹妹叫張春嬌,長相還行,不難看也不是太好看,就是不愛打扮,如果打扮打扮應該很好看。整天大大咧咧的,性格開朗,能說能鬧,誰求她辦事都好使,并且還愛打抱不平,有點男人性格。干起活來風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