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廚師這條路上走了整整十年,已經三十歲了。
三十歲的人開始進入中年,開始不再年輕。
三十歲的我已經結婚成家,妻子懷孕待產,沒有房子和車子,也沒有存款,每個月上班掙兩千塊錢。
二零零四年,是我走上廚師道路第二個十年的開始。
陽歷年我的大小舅子志浩結婚了,我和林燕我倆回到岳母家參加婚禮,那時候林燕已經是五個月的身孕,為了弟弟的婚禮依然挺著個大肚子忙里忙外,看著很是心疼。
參加完大小舅子的婚禮回到省城,我接到了臨江軒董事長對我的任命,做臨江軒飯店的行政總廚。
廚師長在年底不做了,說是回家休息,順便調理調理身體。廚師長辭職的時候,杜大鵬、王春來都想當這個行政總廚,并且他倆都去找董事長談過,最后董事長沒用他倆,選擇了我。
接替廚師長的最佳人選應該是二樓廚房副廚師長張春明,但是他已經被董事長內定為去日本的人選,同時還包括他愛人也跟著一起去日本,并且相關的出國手續都辦完了,馬上準備出國。
我就成了不二人選。
對行政總廚這個職務并不感冒,換句話說就是不想當。因為臨江軒的工作并不好做,如果不當行政總廚也許能干的時間長些,做了行政總廚可能很快就能下崗,這是我對當時形式的判斷。
想推掉這個職務,師父說推不掉了,已經推掉過一次,要是再推掉就顯得有點不識抬舉了。想想也是,就接受了董事長的任命,開始做臨江軒的行政總廚。
當上行政總廚,首先對整個廚房進行一次摸底清查,好叫自己心里有數。
先從三樓廚房開始,三樓一共兩個廚師,都是和我在一起工作將近半年的,比較熟悉,并且對他倆的工作也很放心。兩個砧板是我親手帶出來的,自然是放心。
二樓廚房張春明是副廚師長,但他馬上要走,還得找個廚師接替他的位置。
副廚師長的人選有兩個,一個是外聘過來的四川師傅老曹,一個是董事長要我帶的王春來。
董事長想把王春來從老店調過來到新店當副廚師長,叫我帶帶他。明白董事長的意思,是給王春來一個心理安慰,這次派人去日本沒安排他,行政總廚也沒讓他當,就把他從老店調過來當副廚師長,順便再漲點工資,也算是個安慰。
對于董事長的安排我不發表意見,雖然心里頭不怎么待見王春來,但是董事長都說了也不能不答應。于是把王春來調到新店做副廚師長,老店提拔一個工作已經八年的廚師接替了王春來的位置,做了廚師長。
二樓廚房一共八個廚師。兩個川菜師傅,都姓曹,是親哥倆。有兩個副廚,是二老板娘的侄子。還有三個廚師是三老板娘老家親戚,其中就包括杜大鵬。王春來是副廚師長,主要管理二樓的熱菜廚房。
二樓還有六個砧板和六個打荷的。砧板老大姓王,叫王虎,三十多歲,在廚房是老員工,也是老砧板了,師父曾把他調到三樓廚房學習過一個月。現在他砧板工作做的非常到位,同時帶領其他五個砧板把整個配菜工作做的井井有條。
一樓廚房屬于明檔,包括涼菜、面點、砂鍋三個檔口。
涼菜一共七個人,老大劉亮,是老員工,和杜大鵬是表兄弟。
臨江軒最出名的涼菜是現場手工制作的拉皮,在省城那是一絕,很多客人都是奔著拉皮過來的。制作拉皮的是三位下崗女工,一個晃拉皮,一個出拉皮,一個負責拌拉皮,三個人形成一條拉皮的流水操作線,每到飯口的時候忙個不停,一個飯口最少銷售一百五十份。
面點組員工比較多。十個包餃子女工,兩個煮餃子的,一個負責蒸餃子的,還有一個專門煎餃子的。煎的是“冰花煎餃”,當時在省城能夠制作“冰花煎餃”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