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之后來到姜姐家。
謝秀芬的嫂子和姐姐已經把菜和餃子做好了,和謝秀芬一起等著我和姜姐回來。
“老王呢?老王沒來?”我問謝秀芬。
“他今天和他弟弟去省城買廚房設備去了,沒回來,明天回來。”謝秀芬說。
我想起姜姐跟我說起他們今天買灶臺的事,點了下頭,順便跟謝秀芬的嫂子和姐姐打聲招呼。
桌子上擺著四個涼菜和一盤剛煮出來的餃子。四個涼菜分別是“下酒菜”“熗拌干豆腐”“小蘑菇拌菠菜”“小蔥拌蜆肉”。看著拌的挺好,挺有食欲。
餃子也行,從形狀上看已經達到標準,大小正好,每個餃子在二十八克到三十克之間。剛煮出來,餃子飽滿圓潤,瞅著就知道面挺好,不帶粘牙的。
和姜姐、謝秀芬、謝秀芬嫂子、姐姐、還有鄭佳琪我們六個人坐下來。
謝秀芬說“譚師傅,你先嘗嘗,看看合格不。”
我說“看著就合格,瞅著就想吃,比頭幾回進步多了。”
說完挨個菜嘗了嘗,都挺好。小蔥拌蜆肉鮮度有點不夠,另外不夠刺激,芥末油放少了。跟謝秀芬姐姐說了這些,她有點不好意思,說家里芥末油沒了,忘買了。
餃子挺好,我問謝秀芬嫂子是不是倆手搟的皮,她說是,現在有點習慣倆手搟皮了。跟她說現在飯店沒開業,還沒制作調料油跟紅油,餃子餡里缺少調料油,加上調料油味道就達標了。還有就是餃子邊有點大,應該再小一點。
對謝秀芬的嫂子和姐姐說“你倆做的挺好,就今天這出品拿出去沒毛病,按小飯店來說應該是師傅級的,一般人沒你倆兒做的好,都能吃住人,給你倆兒點贊。”
謝秀芬嫂子是個爽快人,說“都是你這師傅教的好,要是早認識你就好了。”
我說“我也不行,估計現在我都做不出你們的味道。”
“哪能呢?”謝秀芬嫂子道。
“一直叫你們反復操練你們也別嫌乎煩,飯店不管大小,菜品是基礎,也是命根子,飯菜要是不好吃生意保證好不了,那就是奔著賠錢去的。咱們這個小酒館模式挺好,開業的話在阜新是第一家,所以咱們必須做好它。”
“叫你們反復的做除了要達到口味標準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從現在開始養成一個認真嚴謹的習慣,什么東西都是這樣,你認真的對待它,它就會認真的對待你,你要是糊弄,那它反過來也糊弄你。飯店不是做不好,做不起來,是做著做著開始糊弄了,結果沒糊弄明白,把自己糊弄死了。咱家不會這樣,你們都是家里人,之前沒做好是沒有標準,現在有標準了啥都按著標準來,錯不了。”
看了姜姐和謝秀芬一眼,接著說“兩個老板也是敞亮人,屬于強強聯合,姜姐在外界上人脈廣,客源不成問題。謝姐做這些年飯店了,也有不少客源,對管理也熟門熟路。剩下的就是把菜品做好,服務做好,保證掙錢。”
“借譚師傅吉言,咱們敬譚師傅一杯。”謝秀芬舉杯提議。
大伙兒共同喝了口酒,然后謝秀芬的嫂子和姐姐提前回去了。她們倆兒走了之后我們聊了一會兒,聊到飯店的合作上來。
我說“合作是好事,利益共享,同時也是風險共擔。剛開始合作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奔著利益共享去的,很少想到風險共擔。因為一開始都覺得項目挺好,不可能賠錢,也就不往那方面想。任何一個好的項目進行合作都不會賠錢,之所以賠錢是在合作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分歧造成的。要說合作的雙方不信任那不現實,如果不能互相信任就不會合作了。主要是對合作之后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沒有提前進行預判和有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后導致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出現分歧,進而分裂。”
“譚老弟,能詳細的說說不。”姜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