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的二嫂知道我回來了,過來串門。
和她說了周曉梅的情況,告訴她周曉梅挺好的,現在是經理,不用掂心。
“她我到不咋掂心,在那有你照顧著我放心。”二嫂說“看你家孩子都快兩歲了,曉梅還沒對象呢,能不著急嗎?”
我笑著說“她對象的事你不用著急,估計在家給她找她也相不中。現在她挺厲害,管理飯店有一套,以后發展的比我好,人家對象咱們誰都找不了,得她自己找。”
“曉梅都三十三了,哪有這大姑娘不找對象的,都快把我哥我嫂子愁死了。”二嫂說。
“愁也沒用,她不想找當爹媽的也是干著急。”我說。
“那可不咋的,我就跟我哥和我嫂子說,她要是不著急你們著急也沒用,現在也不是過去,當父母的包辦。”二嫂道。
我笑了。
林燕說“你們說的曉梅我見過,長得真好看,個兒還高,趕模特了。”
“嗯,曉梅長得行,不磕磣。”
說自己侄女長得好看,當姑的聽了高興。
“給我嫂子急的沒法,上算掛的那算卦說曉梅是廟上的姑子,得還愿才能找婆家。”二嫂說。
我聽了就笑,問道“那還了嗎?”
二嫂說“還了。這玩意兒信則靈不信則不靈,都找人家算了那就得信,還是我回娘家和我嫂子一起給還的呢。”
在農村有這個說法,誰家的丫頭、小子要是一直說不上對象,還不是癡捏呆傻,很有可能上輩子是哪個廟上的,小子是廟上的拉馬童子,丫頭是佛前的尼姑,都是佛門中人,自然不能結婚成家,要是結婚成家豈不破了佛門的清規戒律。那怎么辦?好辦,按著算卦說的去做,買一個紙人,拿紙人代表當事人,在晚上星星出全的時候,讓自己的直近親人帶著供奉燒紙到村口小廟前把紙人燒了,燒的時候要叨咕叨咕,說還愿來了。既然上輩子是廟上的,這輩子已經不是,燒個紙人代替。多多的供奉奉上,愿我佛慈悲,這一世在人世成家,下一世再去佛門修行。
我在沒找到對象之前母親也很著急,在家給我找算卦的算過,說我是哪個廟上的拉馬童子,如果不去還愿這輩子找不著對象。是大姐、二姐幫我還的愿。
我倒是不信這個,但是跟佛卻很有緣,記得小時候在外面玩,有一個行腳僧路過村子,那個僧人歲數很大,見到我之后說我和佛有緣。當時也不懂,覺得好奇,看僧人慈眉善目,便有模有樣的雙手合十給他鞠了一躬。
世人皆有三分佛性。
何為佛?覺者悟者。
佛即是人,人即是佛。
佛是已經覺悟了的人,人是還在癡迷的佛。
人學佛不要迷信,佛學是一門學問,千萬不要當迷信去學。
學佛拜佛禮佛,就是一場修行。佛祖釋迦侔尼是人,后來覺悟了,在菩提樹下印證成佛,創立了佛學,也就是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華夏,名揚于四海。
佛教和道教、儒教并稱中國三大教。看似三家,其實是一家,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本來是一家。都是導人向善教人學好的。
佛家講究的是覺悟,道家講究的是無為,儒家講究的是自覺。
莫要迷信,世上無神。
所謂的前世今生,只是人魂魄的輪回。我們看到的只是三維空間,在我們未知的世界中還有更多維度,也許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神靈——也是一種存在罷了。
跟二嫂說“既然還了,那她對象就好找了,估計過年就該有了。”
“那可怪好的。”二嫂說,然后問我“她現在是不是處上了?”
我說“這還真不知道,好像沒有,她處對象能跟我說。”
二嫂有點失望。和母親跟林燕又嘮了一會兒就回去了。
林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