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失去聯系。不是忘了,而是都需要活著,都需要養家糊口,不得不各走他鄉,為自己的理想奮斗。
每天忙忙碌碌,奔奔波波,過著日復一日的日子。
這就會生活。
艱辛不?艱辛,但是不艱辛哪有甜蜜。老話說得好,天上沒有掉餡餅的,想吃餡餅得自己去掙,要不然只能吃糠咽菜,再不就喝西北風。
人到啥時候都得干,不干不行。
這兩天叫四個店的海鮮佬把死掉的海螺都攢著,然后用采購車拉到老店,開始研究醬海螺。
新鮮海螺的做法是冷水下鍋,水開之后五到六分鐘就熟了,這時候吃沒啥滋味,都是把海螺肉挑出來蘸著配好的調味汁吃,這種吃法叫“原汁海螺”。
現在海螺全是死的,這樣吃吃不出鮮亮味兒,不用給客人上,自己都不愛吃。
把海螺洗凈,放入鍋里,加入蔥姜段,干椒段,精鹽,醬油,花雕酒,耗油,大火燒開,轉中火醬十分鐘,然后停火。拿出一個嘗嘗,口感艮嘰嘰的,很有嚼頭,但味道不算太濃,剛剛有滋味,顏色也不是太好,黃突突的。
這樣的海螺只能是自己吃,不能給客人上。
嘗了嘗湯,湯的味道很好。要是把湯的味道全部吃進海螺里就好了。心里合計可能是醬的時間短,時間長點就好了。
于是打開火,把鍋里的海螺又醬了五分鐘。
五分鐘之后停火,拿出來一個嘗嘗,滋味比剛才強了點,但海螺開始硬了,咬起來有點費勁兒。這樣絕對不行,客人吃一份能累出個好歹來,不退菜才怪呢。
怎么樣才能達到既有味道又能咬動,吃起來艮嘰嘰的有口感,像吃牛蹄筋一樣呢。能夠達到那種效果就是一盤很好的下酒菜,客人保證喜歡。
一時間想不到什么辦法,又舍不得放棄,于是把海螺肉全部挑出來放進碗里,坐在那慢慢的,像吃牛肉干一樣一個一個吃著。
這是一個習慣,當一個新研發的菜做出來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時候,會坐在那把一盤子菜全吃掉。既然不好吃,那就自己吃掉,在吃的時候想差在哪里。
一邊吃一邊感覺。
滋味是有,但不夠濃郁,細品品好像少點醬油味道,或者是我選的醬油不對,鹽度大,沒啥香味。海螺是海鮮,應該把鮮度體現出來。嘗著味道還有點不夠刺激,也就是說吃著就是普通的醬香味,和吃牛蹄筋的感覺差不多少,但沒牛蹄筋自帶的那股肉香。可以肯定在醬油的選擇上不對頭,應該選擇一品鮮,或者是鮮露。要想刺激,還應該加點辣鮮露,或者是不放干椒段,放鮮小米辣。
選擇的大蔥也有點不對,應該用香蔥,再加點香菜應該更好。
這些東西調出來的醬湯味道保證好,既有醬香味還鮮亮兒。
但是如何讓海螺把這些味道吃進去呢?
長時間醬制保證不行,剛才第一次醬了十分鐘,吃著口感行,但沒滋味。第二次醬到十五分鐘,稍微有些滋味,但老了,硬了,有點咬不動。也就是說再繼續醬的話只能越來越硬,更咬不動。
怎么樣才能叫海螺既吃進味道,又保持嫩度呢?
看我在那吃海螺,趙小軍過來拿起一個嘗了嘗,說“老大,味道挺好,咬著費勁。”
看了他一眼沒說什么。
“醬多長時間?”他問。
“十五分鐘。”我回道。
“十五分鐘?海螺五分鐘就好,我說咋這樣呢,吃著趕皮筋似的。”他說。
我說“我知道五分鐘就好,這不是醬嗎,想叫它吃進味道。”
“那不好弄,新鮮海螺都不好進咸淡,這還是死的,跟不好進。”
“醬湯的味道咋樣?”
“說實話我覺得一般,就是普通味道,不夠鮮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