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笠翁是個什么樣的人?
他是個風月無邊的快活人,紅顏知己估計比他吃過的大閘蟹都多,否則他就寫不出那本《xx團》,直到后世,仍為禁書之一。
他懂生活,崇尚素食,愛吃蔬菜,曾言‘筍是“蔬菜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豬,何足比肩?’
他裝x第一,所著中,舉凡詞曲、音律、服飾、器玩,園林、居室、飲食、養生無所不包。不說古人,就是現代人如果能夠學到他一兩分本事,絕對可以成為酒桌上的第一談客,朋友圈中的蓋世逼王。
不過這都不算什么,笠翁先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埋坑,他經常邀請好友吃飯,各種出自他手的美食吃的朋友們贊不絕口,等到詢問他美食的做法時,此君便開始顧左右而言它。哎呀,今晚的月色不錯,好大的一個圓盤啊!朋友們也都是有身份的人,哪好意思繼續追問,只能悶悶地回到家中,然后當天晚上就失眠
這個大才子、詞曲家、音樂家、建筑學家、養生學家認為僅僅在自己活著時候挖坑是不夠的,必須將‘挖坑’精神留傳于后世,于是這位老爺子就在書中斷章了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斷章狗’。
易知魚越說越是激憤“沒有錯,《閑情偶寄》中是有這‘八珍面’的做法。
可這位李老先生是怎么記載的?‘八珍者何?雞、魚、蝦三物之內,曬使極干,與鮮筍、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極細之末,和入面中,與鮮汁共為八種。醬醋亦用,而不列數內者,以家常日用之物,不得名之以珍也’”
祝姓中年人點頭道“沒錯,這不是已經記載了八珍面的做法麼?老先生為何要說李笠翁是要給后人出難題?”
他畢竟是個外行,還沒有看出李漁的機關所在,周棟仔細聽完這段關于八珍面的描述,卻不由陷入沉思,易老沒說錯啊,這真是個大坑。
“呵呵,還沒明白麼?也罷,我老人家就幫你這個外行分析清楚。
八珍面共有八珍,可李漁卻只說明白了七種!
分別是雞、魚、蝦、鮮筍、香蕈、芝麻、花椒!最后一種,他卻是語焉不詳,說是‘鮮汁’?這就是最大的機關了!
鮮汁究竟是什么汁?取用何物熬煮?又該如何用火用料?一碗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正是湯汁!
他李漁既然是要將這八珍面的食譜留傳后世,為什么在最重要的地方卻故意說得模模糊糊語焉不詳呢?”
祝姓中年人奇道“聽老先生這樣一說還真是,難道笠翁先生是故意的?”
“可不就是故意的麼!”
黃明舉早就忍不住了,跟著開噴道“這位笠翁先生一生游戲風塵,自命聰明絕頂。像他這種聰明人最大的樂趣是什么?還不就是看著后世的‘蠢人’們干著急沒辦法麼?
他這就是在書里給后人埋坑呢,說好聽了是考較后學,說不好聽就是讓后人知道他李漁是有多么的牛x!”
“哼,原來是個斷章狗!”
一直好奇沒離去的程倩暗暗握緊了小拳頭,她最討厭的就是這種說話留一半的人了,沒想到大名鼎鼎的李笠翁居然是這種人!
祝姓中年人還有些不死心“雖然笠翁先生沒說清楚鮮汁是指什么汁,畢竟七種主料都已經說明了,難道我華夏這么多優秀的廚師,就不能研制出這種‘鮮汁’麼?”
這次沒等幾位老爺子開口,周棟已經搖頭道“恐怕很難。如果七種主料里沒有蝦還好,一旦有了蝦,這鮮汁就不太好辦了。
廚師都知道,‘蟹為鮮中王、蝦為鮮中霸’,按照書上說的做法,蝦是要磨成粉和其它主料一同做成面條的,這樣一來,‘鮮汁’就必須能夠抗衡蝦的鮮味。
而且如果汁比面鮮,會體現不出面的鮮香;如果面比汁鮮,那‘鮮汁’就沒有了存在感。”
中年人道“如果用蝦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