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太極殿之中。
楊廣坐在龍椅上,俯視下方群臣。
大殿中,寂靜無聲,落針可聞,可以聽到郡臣之間的呼吸聲。
楊廣目光在百官身上掃過,然后緩緩開口道“朕欲親征高句麗,諸位愛卿有何意見?”
“臣有事啟奏!”
話音落下,便是有一位官員站了出來道。
“原來是許國公,不知有何高見?”
楊廣看了此人一眼,然后淡淡開口道。
“陛下自從登基以來,營造東都,開鑿大運河,北征突厥,西滅土谷渾,雖功蓋千秋,但卻是勞民傷財,百姓已經不堪重負。”許國公道“因此,臣以為不應該在起兵戈,懇請陛下暫緩東征之議,休養生息。”
“臣附議!”
在許國公出言后,不少臣子紛紛站出來稱是。
周山站在殿旁,立即朝裴距使了一個眼色。
在原著當中,楊廣提出東征高句麗,裴距是贊同的態度。
現在裴距被周山收服,周山自然也是要讓裴距接照原著的劇情走。
只有楊廣開始東征高句麗,離開皇宮,那他才有機會將楊廣致于死地。
“國公所言差矣!”聽到周山的暗示,裴距立即站了出來開口道“高句麗,乃是虎狼之國,若是不是趁早將其除去,那日后必成我大隋大患。
至于國公所說百姓不堪重負,此言甚謬!我大隋富有四海,陛下又體恤民情,時不時大赦天下,百姓感恩戴德還來不及,哪有不堪重負之說!”
“裴侍郎之言,才是真正的荒謬,沒有經過調查,便在這里胡言亂語。”許國公大聲道“陛下,臣自同東啟程,沿途以來,所經過的村莊十室九空,百姓窮困潦倒,基本上是以乞討為生,以野菜為食,請陛下詳查。陛下,臣每一句話都是肺腑之言,今大隋百姓勞役甚至,實在是不宜在大動干戈啊。”
“許國公一心為國,臣贊同許國公之言,還請陛下三思。”
“陛下,此時不宜大動干戈。”
“臣附議!”
一位位臣子接連附議。
“夠了!”
楊廣面色微沉。
“朕意已決,不必多說了。”楊廣道“傳朕旨意,征集百萬大軍,于涿郡集結!這次,朕御駕尊征,要一舉克之,至于糧餉被服,傳旨李淵,讓他在三個月之內備齊,否則的話,就提頭來見。”
“臣等遵旨。”
見楊廣心意已決,一眾臣子只能是連忙稱是,不敢忤逆。
四大門閥雖然勢力龐大,但是也不敢在明面上頂撞楊廣,畢竟四大門閥也不是鐵板一塊,誰都想要將對方吞并,所以四大門閥當然不會在明面上與楊廣唱反調。
不然被楊廣記恨打壓的話,其余三大門閥非但不會出手相助,甚至還會落井下石。
朝議結束,周山返回府邸。
修為到達他這個境界,想要更進一步,不是依靠苦修就行的。
所以,周山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教導徐子陵和寇仲身上。
兩人不愧是位面主角,天生道體,修煉了長生訣以后,修為是一日千里,并且修煉其余武功,進度也比普通人快得多。
沒過多久,徐子陵和寇仲并是有著比肩絕頂高手的實力。
待得開始東征高句麗之后,雙龍必定有著比肩宗師的強大實力。
自大隋皇帝楊廣在朝堂上親自下令確定了東征高句麗之后,大隋這個龐大的機器也是快速的運轉起來,各路軍隊都是開始集結,糧草也是開始沿著開鑿出來的京杭大運河運輸,這個時候大運河的優勢便是體現了出來,糧草比起陸地運輸要方便得多。
轉眼間,便是到了大業七年。
大隋皇帝楊廣親征,大將軍楊義臣,護衛總管宇文化及,左光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