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獨立團終于抵達了陽縣,與駐守此地的友軍完成了陣地移交手續。
由于陽縣已經是一線,部隊不可能聚集在一處。
李景林早就在路上安排好了各自的防地。
二營與駐守大圣山,因為此地是周圓十幾里的制高點,鬼子想進攻陽縣,就必須攻占大圣山的防御陣地。
重炮與山炮也被安排在了此地,鬼子的九四式山炮的射程能達到八公里,而九二步兵炮只能勉強打到三公里。
只要守住這里,周圍幾乎在火炮的射程之內。
而且大圣山南靠桐柏山區,緊鄰著友軍,也可以隨時得到支援。
三營由于戰斗力差,駐守地形最險要的北龍山。
北龍山地勢險要,南面的鬼子想上山,只有兩條路可走,大路雖然較為平坦,但是卻是一條直線,幾挺機槍就能壓制住鬼子的沖鋒。
至于另一條小路則險要的多,只能通過小股部隊,李景林看過那么多的戰爭片,自然知道小心的道理,專門要求王天存派了一個連駐守此地。
而且王天存還向上面要來了不少裝備,上交團里的就有一挺重機槍與兩門迫擊炮,可想而知人家上頭給他發下了多少好東西。
至于戰斗力最強的一營,則被他釘在了兩山之間的交通要道上,依托換防友軍構筑好的工事,防御鬼子可能到來的正面進攻部隊。
而陽縣縣城,他只帶著自己的警衛連入駐,配合后勤的一些民壯,也不是沒有一點自保之力。
換防之后的第一件事,他就是要老煙袋訓練這些民壯開槍。
不要求多高,能開槍就行,就是拉出去湊個人頭,也比沒有來得強。
當然,待遇方面肯定要比原先有所提高,不過介于對方的主要工作還是以搬運物資為主,倒也勉強撐得過來。
只是這樣一來,后勤的壓力就更大了。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獨立團的伙食待遇。
在第一次擴編之前,也就是毛集鎮戰斗以前,士兵們的待遇是三餐管飽,主食以細糧為主,肉食每頓都有,油水也膩得要死,這才有了肥肉沒人吃的笑話。
毛集鎮戰斗雖然勝利,卻損失不小,這才有了第一次擴編。
這次擴編伙食待遇就降低了一些,主食不得不摻雜雜糧,只要早晨與中午才會有細糧供應,肉食也變成了每天一頓,油水倒是還算供應的起。
接著就是渡江作戰,王家集大勝,潰兵團被改編成獨立團,人員編制也膨脹到了三千多人直到現在。
改編后的待遇就更差了,盡管李景林努力從外購買糧食,可還是捉襟見肘。
每周只能保證三到五頓細糧,其余都是細糧粗糧搭配,肉食更是改成了階梯狀,能頓頓吃到肉的,只有那些老兵及士官以上了。
新兵們每周只能吃到兩頓肉食,平時的飯菜也就是有點油水,身體素質明顯不如以前潰兵團的士兵們。
李景林也是沒有辦法,畢竟隨著兵力的增加,補給的增加幅度趕不上,只能如此辦理。
……
山羊歸隊了,傷勢好得差不多的他,胳膊早已拆了線,正接受特戰隊的熱烈歡迎。
其實他已經來到這里三天了,接待他的是王天存。
對方自稱是三營的營長,山羊還納悶了好久,甚至一度懷疑對方是鬼子派來的奸細。
后來是友軍告知了他,王營長的確是獨立團的營長,而且潰兵團這個稱號也早就沒了,也就一些老家伙們有時候還懷念著潰兵團的美好時光。
“山羊,你小子可算是回來了,聽說你在那邊干得不錯?死在你小子槍下的鬼子都有幾十個了?”
山羊聽著栓子的話有些得意,指了指槍上的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