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支部隊也趕到了,據說是五連的,連長是個少校,叫郭明志,比較少見。
新組建的七連還沒趕到,許大勇叫上盧志勇喝郭明志,開始了防線的劃分。
底下的人起初好奇地互相觀望,雖然軍裝顏色很像,但是彼此并不熟悉,面生得很,彼此都十分戒備。
“兄弟借個火?”羊倌遞給八連的一個士兵一根煙,冷不丁詢問對面的一個老兵。
那個老兵原本一張臉繃得緊緊的,一時間愣在那兒,片刻之后回過味來,接過羊倌的煙使勁點頭。
“要得,要得。”
說著那個老兵從破爛的口袋里取出皺巴巴的火柴,擦了好幾下才點著,火焰瞬間點燃,趕緊雙手攏著防止吹滅給羊倌點上。
等羊倌輕點了下他的手之后,再往回給自己點的時候,那火柴已經熄滅了。
羊倌把點燃的香煙遞給對方,那個老兵取下夾在耳朵上的煙卷,給自己點上。
兩人各自叼上自己的煙卷,深吸了一口煙,吸進肺里,接著同時長長吐出一口煙氣。
氣氛頓時和緩起來。
“兄弟,聽你口音是四川人咧?”
“對頭,你似關中滴?勞資年輕滴時候去過關中,你們那好耍滴地方多著咧。”
“莫你們那富裕,民國二十二年,額去巴中販鹽,差點就被你們那滴人給弄死咧。”
“哈哈,你個龜兒子還敢往我們那販鹽,你曉不曉得額們那私鹽多滴很,都是我們往你們那個地方販鹽。”
隨著兩人的閑扯,五連與八連的士兵們也紛紛湊到了一起,有的以軍齡劃分,有的是家鄉劃分,彼此分享著自己的好東西。
總體來說,五連的人因為是老部隊,待遇要高得多,身上總有一些閑錢買小玩意兒。
八連的士兵們雖然比較窮,但是愛自己造一些小東西,彼此湊在一塊兒交流著碰到趣事。
有的時候口音聽不懂,也不在意,雞同鴨講也聊得起勁。
尤其是幾個客家人,說的話幾乎沒人聽得懂,不過大伙兒都勾肩搭背吹噓彼此的戰績,仿佛要不是那群蹩腳軍官瞎指揮,此時都已經打到東京活捉鬼子天皇了。
中間許大勇三人出了指揮部看了下外面吵吵嚷嚷的人群,發現沒有打架的跡象,就繼續回去分配防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