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遠在島上的小溪中洗了把臉,激動的打開了定位系統。
結果遺憾的發現這個島嶼早就被人發現了,雖然沒有人居住,但卻明確的歸屬于南新國。
“唉,看來是空歡喜一場了!”
陸遠嘆了口氣,取出帳篷、桌椅等東西。
在海上尋找了這么久,他也感覺到很疲憊了。
這個島嶼有山有水,而且風景優美,完全就是一個度假勝地。
陸遠決定在這里住一段時間再說,工作的太久了也需要適當的放松一下。
烹茶潑墨賦詩篇,
讀雨聽風問自然。
阡陌悠行亨小曲,
夕陽醉美晚霞間。
陸遠在小島上一待就是三天,頗有點樂不思蜀的感覺。
陸遠喝完了最后一杯茶,嘆了口氣,
“此地雖好卻非久戀之地啊!”
他緩緩的從躺椅上爬了起來,看了看剛剛從海面上爬起來的朝陽。
臉色帶著慵懶的笑容,舒展著身體。
做完一些簡單的運動之后,他把這幾天自己用過的東西全部都收進入小鼎空間。
做完這些,他來到了海中的一塊礁石上,回頭看了看自己待了三天的小島。
隨后哈哈一笑,一躍跳入了水中,繼續他的尋島之旅。
一路向北,陸遠發現海水越來越清澈,剛開始的時候,他還以為是因為這一片海域人類活動的痕跡比較少而導致的。
不過很快他就發現不對勁了,因為海洋中的生物也越來越少,到最后居然想見到一條魚都很困難。
這時陸遠才猛然意識到自己恐怕已經進入了傳說中的海洋沙漠。也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魔鬼海域。
一直以來在南太平洋漩渦的中心,都有著一塊“人類不可接近的海洋極點(尼莫角)”,這里埋葬著大量廢棄人造航天器,至今無人能踏足這片海域。
不過,那里除了是航天器墳墓之外,還有一座巨大的“沙漠”隱藏在南太平洋的驚濤駭浪之中…
南太平洋環流是地球五大跨洋洋流之一,其覆蓋面積占據了全球海洋表面10。
但就海洋生物學而言,這片區域卻往往被認為是一片“海洋沙漠”。
由于一系列未知的因素,這片水域的有機生物非常稀少,其生物多樣性非常低下。
其中的生命數量甚至還不如陸地上真正的沙漠,所以有很多科學家都把他稱為生命的禁區,魔鬼海域,海洋沙漠。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對這片水域的研究極度匱乏,這里距離陸地實在是太過遙遠,而且面積非常龐大,總面積達到37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國家領土面積的總和。
不但如此這片海域的紫外線輻射強度也明顯比地球其它地區更高。
而且南太平洋的洋流漩渦還造成了此地的海洋各個部分彼此隔離。這也導致對這片海域的研究難度大大提升。
盡管存在諸多挑戰,但人類科學家還是想盡千方百計去探索研究這一片海域。
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由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領導的神羅國科考船“桑恩號”對南太平洋海域進行了為期六周的考察。
航線從智利穿越南太平洋漩渦,航行里程7000公里,最終抵達新西蘭。
在此過程中,研究人員對那片“沙漠”海域中205000米深處的微生物種群進行了采樣,并對有機樣本進行排序和識別。
參與其中的一名微生物生態學家表示:“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在南太平洋的表層海水中發現的細胞量比大西洋環流少了大約13!這可能是全球表層海水中測量到的最低的細胞數值。”
這些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海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