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二皇子求情帶走的九公主,是個怎樣的丫頭?”一日,太妃隨口問身邊的侍女一句。
“聽說,她是北境王的遺孤,是即將嫁去漠南和親的人選!”侍女回答道。
“和親公主?好好兒的不在自己宮里呆著,逛來這里做什么?政兒一向不愛多言,還是頭一回聽見他替人求情了。你回頭去打聽打聽,那丫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呀?”太妃慈祥地說。
“是!”
很快趙恒月的過往被打聽清楚,太妃年紀大了,最聽不得一些可憐事,她對趙恒月心生憐憫,于是命人叫她來敘話。這位太妃在禁地寡居了快二十幾年,是她扶立了如今的趙王。可趙王也有自己的親身母親,所以宮中人大都知道太后而很少提及太妃。
太妃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她曾跟隨先帝南征北戰,親眼見證了趙國的建立。她也是先帝最寵愛的女人,先帝多次要立她為皇后,但太妃出身寒微得不到宗室的支持,先帝迫于形勢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但從此之后一直到先帝駕崩,他都沒有再立過皇后。
趙恒月自然無從得知太妃的過往,聽聞趙政的母妃與太妃是親戚,自然而然心生了親近。她與太妃閑聊數次,太妃很喜歡她,趙恒月發自內心開心道:“我……我終于有祖母了!”隨后她就嗚嗚大哭起來。她從進宮到現在,從未感受過所謂的親情,心里實在太渴望有一個親人了。從那之后,太妃喚趙恒月:“茜兒”,趙恒月就叫她“祖母”,兩人就像尋常百姓家的祖孫那樣相處。
第二年秋天,趙王忽然大病一場,立太子的事便被提上了日程。朝中支持者最多的是四皇子趙賢、六皇子趙勝。這兩位皇子久在朝中與眾大臣的關系也最錯綜復雜,加上后宮有母妃的幫襯,雖然趙王嘴上沒說,但心里也很中意這兩個人選。貴妃在宮里經歷了太多事,她不想兒子趙勝卷入儲位之爭,但那些與趙勝有利益關聯的大臣以及她娘家人都打定了主意要幫趙勝奪太子位。趙賢的擁護者與端木家族也是強強聯手,再加上德妃在后宮步步為營,趙賢、趙勝棋逢對手在前朝后庭斗得難解難分。
幾輪較量之后,趙賢占據上風,趙勝心中不服,索性負氣出走。貴妃愛子心切,三天兩頭變著法兒要趙王下旨召回趙勝。趙王無奈,接連下了好幾道圣旨又派人去找,但趙勝就是連個音訊也沒有。趙王剛想動怒,東邊的戰報就十萬火急地遞送到他案頭。
剛剛立秋,東面戎狄便已經打了過來。戰報一封接著一封從邊關傳回,整個朝堂炸開了鍋。就在一幫文臣急得如熱鍋螞蟻時,二皇子趙政、三皇子趙雍、五皇子趙獻、七皇子趙奢、九皇子趙琦、十皇子趙佑相繼請纓。趙王思來想去,最后任命三皇子趙雍、五皇子趙獻為大將軍,帶兵十五萬迎敵。
趙雍、趙獻都是賢妃的親生子,他們的外祖父是當朝丞相曹嚴。在行軍打仗方面,這趙雍、趙獻雖也是行家里手,但比起趙政、趙奢卻遜色很多。但朝中他們的外祖父曹嚴最得趙王信任,而母親賢妃又很懂趙王心思。前朝后庭一使力,趙王就把兵權給這兩個兒子了。
任命詔書一下達,趙雍、趙獻立刻帶著十五萬精兵星夜兼程疾進,不出四五日便到了趙國與東戎交界的地方。此時東戎已經攻下了趙國邊境防線,直逼防線不遠的泰安城。早在趙雍、趙獻的兵馬到達之前,東戎已經以逸待勞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趙國五萬前軍剛到泰安城樓下,東戎馬上展開第一輪猛攻,絲毫不給趙軍休息的機會。面對有備而來、戰力強勁的東戎部隊,趙軍一開始就落了下風。很快趙軍主力人馬也殺到了,但整個戰局已經陷入不利。趙雍、趙獻不分晝夜親到前線與敵軍血拼三日,泰安城是搶回來了,但趙軍傷亡慘重。東戎眼見勢不妙,劫掠了就近幾座城池燒毀了邊境麥田便倉惶回撤。趙雍、趙獻哪里肯讓他們這么輕易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