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會議結束,滴滴收購青桔科技的消息飛速傳到外界,引來熱議。
甚至在會議進行中,就有消息陸續的泄露到外面。
很明顯某些股東是很不滿這次會議的,不過規則就是規則。
陳東成的話語權最大,即使他們再不滿,也只能接受。
滴滴更是迫不及待的對外界公布這個消息。
“很高興滴滴出行能跟青桔科技簽訂全資收購協議。
青桔科技將正式加入滴滴,成為我們大家庭中的一員。
以后兩家公司會各自保持獨立運營,滴滴出行會繼續注資青桔科技。
探索更多出行場景,很感謝媒體朋友們的關注……”
記者們更關注得是交易內幕,有些消息靈通的記者更是得知一些內幕。
似乎滴滴是搞定了一個持股最多的股東,才將青桔科技收入旗下。
不過涉及到最關鍵的人物,即使那些不滿的投資人也一個個的守口如瓶。
雖然不滿收購,但陳東成給他們的條件非常不錯。
青桔科技融資次數不多,除了a輪投資機構只拿了一倍的清算權。
b輪和c輪的投資機構都拿到兩倍的優先清算權,還有20的年股息。
優先清算權這個東西平時沒什么用,只是投資條款上不起眼的一項規定。
等到公司出售的時候,這條規定就非常關鍵了。
比如青桔科技c輪進來的幾家投資機構,他們當初投了3億美金,優先清算權是2倍,年股息20。
通常來說越后面進入的投資機構,公司出售的時候,享受的優先權序列就越提前。
所以說,c輪的投資機構在出售的時候,能最先拿回本金和屬于他們的利益。
青桔科技c輪的投資機構研究后,都打算行使優先清算權,而不是將他們的優先股轉化為普通股。
如果只按照他們持有普通股的算法,c輪的幾家機構按照出售價只能分走37億美金。
比起他們的投資成本,只賺了7000萬美金,沒什么意思。
但要是行使優先清算權,他們能拿到3億美金的兩倍清算額,也就是6億美金。
此外還有一年的年股息分紅,6000萬美金。
總得算下來,c輪進入的幾家投資機構一年不到的時間。
不止撈回本金,還賺了一倍。
算到這,c輪的投資人已經賺了不少,但這還不能讓他們特別滿意。
陳東成一直堅守底線,堅決不讓他們加上參與分配條款。
所謂的參與分配條款,就是指這些投資機構在行使優先清算權,拿到約定倍數本金和股息之后。
他們會將持有的優先股轉化為普通股的股權比例,再跟其他股東繼續瓜分剩余價值。
說的云里霧繞,說白了就是創業者可以虧,但他們必須賺。
在業界,比青桔科技簽的這種條款還奇葩的公司,大有人在。
為了高額的估值,更高的融資金額,即使三四倍的清算倍數,他們都敢許諾。
真當公司破產或者被兼并了,這些投資人才會露出冷血無情的一面。
蛋糕被他們瓜分完,創始人能剩點渣渣就不錯了。
滴滴給的錢,先將abc三輪的投資機構都給喂飽了,剩下的才是陳東成他們分的。
b輪的投資機構選擇跟c輪一樣,兩倍的優先清算權行使過后。
拿走4億美金,再加上兩年的年股息8000萬,總計分得48億美金。
剩下的a輪投資機構就簡單了,他們肯定不會行使優先清算權。
他們簽合同的時候,只要了一倍的清算權。
要是真的行使優先清算權,只能拿走1億美金,再加上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