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青春迎來笑聲,羨煞許多人;
那史冊溫柔不肯,下筆都太狠;
煙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在問,我是否還認真”
“千年后累世情深,還有誰在等;
而青史豈能不直,魏書洛陽城;
如你在跟,前世過門,跟著紅塵,跟隨我浪跡一聲”
楊北最終還是沒有去模仿原版的唱法,而是在練習之后,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唱風。
《煙花易冷》是一首借史喻情的歌曲,當然,但也可以說是抒情。
歌詞中的意境,在真正深入了解進去的人心中,自然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情感。
原世界里周董的版本,就像是一個游歷天下的浪子,隨性、自由卻被情纏身,念念不忘,背劍一口,攜酒一壺。
高歌而去,是為了繼續找尋,還是選擇放棄?這個問題除了他自己本心,外人誰都不得而知。
而楊北則與周董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
這個世界上,恐怕還沒有第二個人能向他一樣經歷兩世人生,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后,隨著他越發融入這個世界,對原來世界的熱愛和依戀,卻絲毫沒有減少,反倒是每一天都在增加,只不過他一向淡泊的性格,將這件事置淡了而已,實際心中的分量卻在愈發加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仿佛更能與《煙花易冷》中,那種脫離世俗時空,隔段千古相見孤城的既視錯位感相融。
他的版本,參雜了太多的個人感悟,加上更清晰的吐詞和音樂,聽起來,更像是一個在科場輾轉的士子,在忙碌中奔波十載后再恍然回頭。
可十年惶惶,當下的情景早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士子心中有感而悲,對無形中逝去的時光感到痛惜,對自己被俗事纏身而不得放縱私情而感到悲傷。
隱忍之后就是發泄,《煙花易冷》對恍籌的時空悲憤而歌,事后擦干淚水,轉身離去,將情感藏于心底,重歸于正軌,悲苦自知。
可以這么說,周董的版本,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在感嘆緬懷一段凄美的故事,他的情緒中占比更大的可能是“悲古”。
而楊北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故事講述人的身份,以親身經歷表達那種刻骨銘心的傷痛,楊北的版本,或許會帶上更多“悲己”的情緒。
兩個版本各有千秋,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楊北那更清晰的吐字和音色,確實很適合古風歌曲。
而且,越是有故事的人,能聽出來的感悟,也就越多。
聽到這一段時,對歌中意境感悟最深的,或許當屬佘亞了。
其他人或許都是在認真的聽歌,只有她,在聽歌的同時,還在探究楊北寫歌和唱歌時的心緒。
如果這世上,不會再有第二個楊北這樣的穿越者,那么也不會再有第二個與曾經的他有過一段婚姻的佘亞了。
其他人或許很難懂,楊北的歌曲中,那種隔斷時空,跳出光洞的意境是怎么找到的,但佘亞,則不會奇怪。
如果把歌中的‘舊時孤城’換成‘舊日情愛’,那她就更能懂了。
當然,這是她自以為懂的,實際上,這時的楊北和她記憶中的那個楊北,早已是同一個人了,歌中盛情,緬懷的也不會是和她的過去!
京城,老教授家中。
如果說佘亞是對歌中的“情”字感悟最深,那么這位老教授,就是對歌中的“意”字感悟最多了。
孫女最終還是沒有聽爺爺的話把聲音關小,反倒是拉著爺爺一起在聽。
原本爺爺還有些不愿意,可當《煙花易冷》的前奏和歌聲響起的時候,他就怔住了。
而當楊北唱到“伽藍寺聽雨聲”的時候,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