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餐館內,泛著城寨特色的餐桌上,氛圍很是融洽,每個人都有說有笑。
楊北端了一杯低度數(shù)的果酒坐在一旁,不說話,就這么安靜的看著,倒也沒有人來打擾他。
不是眾人冷漠,而是就在剛才,在場的幾乎每一個人,都給楊北敬過酒,這么多杯酒下去,此時的他雖然表面上看似輕松,實則已經(jīng)陷入半醉的狀態(tài)了。
眾人在談笑時,偶爾會向楊北投過來幾縷視線,神色中都帶著幾分訝異。
其實,經(jīng)過這段時間在劇組相處,大家都察覺到了《仙劍》劇組的不同。
華夏和歐美的影視制作機理不同,歐美的影視制作一般都是沿用制片人中心制度。
制片人,就是一個影視項目背后,負責拉投資、組建團隊、篩選演員的那個人或者單位。
一個歐美的影視劇組,話語權從劇本背景到演員臺詞,基本上都是制片人說了算,導演只不過是個打工人。
而華夏則正好相反,一個劇組里往往權力最大的就是導演,制片人只要負責拉來投資,把錢交給導演,然后當個吉祥物就行了。
昔日里最受導演們歡迎的,就是那些賺了錢不知道怎么花的煤老板,簡稱人傻錢多,導演速來薅羊毛。
如此兩種孑然不同的制度,造就出了兩種大環(huán)境不同的影視工業(yè)。
國內以前經(jīng)常傳出某某劇組因為資金不足,導致項目擱置甚至解散的消息,而歐美那邊的劇組則很少出現(xiàn)這種事。
為什么會有這種差別?
還不就是因為做主的是制片人而不是導演。
畢竟,導演們是有藝術追求的,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會不計成本的謀求一份作品,而制作人的目的只有錢,所以他會精打細算的用好每一分錢。
言歸正傳,在《仙劍》劇組的眾人感受中,現(xiàn)在的劇組,就有點像是歐美那種以制片人為中心的結構。
首先,《仙劍》劇組的出資方是北芒娛樂,楊北則是北芒的高管,可以說,他就是這部劇天然的制片人。
同時,楊北自身是一線大明星,人脈很廣,在場的演員中,有一半都是看在他和高芒的面子上,才答應過來出演的。
而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楊北是《仙劍》的編劇,整個故事都是出自他手。
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大家都有些驚訝的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決定一個片段能不能采用的,往往不是導演張沖,而是楊北。
甚至在沒有拍他的戲的時候,他還會坐到攝像機后面,親自掌鏡。
演員的風頭蓋過了導演!
這個現(xiàn)象,對于在華夏導演手下磨礪過來的演員們來說,還真有點不習慣。
而當楊北拿起劇本,要給演員們講戲的時候,卻還是有人感到不適了。
再怎么說,楊北也只不過是個剛剛踏入影視圈的新人,他怎么有資格能給人講戲呢?
但是,這種不適并沒有持續(xù)多久,隨著時間的推進,故事脈絡一點點展現(xiàn)出來,楊北在其中所做的貢獻,也被人看在眼里。
大家慢慢的都有些服氣了,也不再排斥聽男主角講戲,儼然將之當成為了一種新奇的體驗。
———
當《仙劍奇?zhèn)b傳》劇組正進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
另一邊,北芒公司,高芒卻被很多事情給忙得焦頭爛額。
前段時間,隨著北芒在音樂圈里名聲大噪,很多音樂相關的綜藝節(jié)目,都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主要還是為了楊北的歌,他的歌曲雖然開放了翻唱的版權,但僅限于非商業(yè)用途,而那些綜藝節(jié)目,顯然不可能是非商業(yè)性質的,所以要來和北芒談演唱版權。
不光只有開創(chuàng)北芒之后的新歌,還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