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這下輪到楊孝嚴不解了“天京城都傳瘋了,說你跟孔三金立下了賭約,二人要掙狀元!
我跟你說啊,咱老楊家幾輩子沒出過讀書人,這狀元你要當真能給爹掙來,那你要啥只管跟爹說!”
原本準備一口回絕的楊凌霄,聽到最后一句反倒眼睛一亮,側目去望著楊孝嚴“此話當真?”
“當真!”楊孝嚴斬釘截鐵道,然后眼珠子一轉,又湊近問了一句“你想要啥?”
不怪楊孝嚴心里沒底,而是楊凌霄跟尋常人家孩子不同。
自幼與李小鳳在外游歷,若是冷不丁要個什么稀罕玩意,自己說不得還真得差人去找,所以有這一問。
“切。”楊凌霄不屑的看向一邊,然后又轉過頭打量著楊孝嚴,伸著三根手指頭。
“三萬兩?”楊孝嚴試探性的一問。
楊凌霄眼珠子都瞪圓了,三萬兩我找你?我去找妹妹就行了!
起身就要走,楊孝嚴連忙攔住“哎呀呀,別急啊,多少你說個數。”
楊凌霄想了想,硬生生把那句三百萬兩憋了回去,道“三十萬兩。”
楊孝嚴一副為難的樣子,想了想一咬牙一跺腳道“行!不過你可真有把握?”
楊凌霄理都不理自家老爹,邁步邊往外走。
望著楊凌霄離去的背影,楊孝嚴哼了一聲對趙三才說道“這小子,河里的蛤蟆沒進過湖,打聽江海多大都打聽不出來。想要老子三百萬兩?老子會造錢?”
趙三才訕訕一笑“是,倒也拿得出來,只是這么多錢太扎眼了。”
楊孝嚴白了一眼趙三才“遼東軍喝西北風啊?朝廷一年才給幾個錢你不知道?”
這邊楊凌霄真有辦法考狀元嗎?你別說,還真有。
其實楊凌霄敢嘲諷孔三金得不了狀元的底氣,不在于他自己。當時他說那句話,也沒拿自己跟孔三金比的意思。
他說是誰?他說的是杜甫那小胖子,李白臨走之前薦了這么一寶貝,還是譚正發現的。
堂堂天子侍讀郎,其實也就是皇上的書童,怎么都不能是個徒有虛名之輩吧?
于是乎譚正親自考究了這小胖子一番,最終得出的結論就一句話狀元之才。
譚正說這句話自然是有考究的,李白這次倒是當真辦了件不錯的事。這叫杜甫的小胖子年紀輕輕,甚至比皇上還小一歲。可是才學當真不弱于李白。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杜甫比李白更優秀。
最關鍵的是靠山王與錦衣衛都查過了,這小子身家清白,屬于那種十八輩祖宗都能查清的那種。
其父是最早跟隨大秦的那幾批青壯之一,不過是個讀書人,沒立下過什么軍功,倒是命好活生生熬到了大秦立國,一連做過多地知府。
老年得子后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而且還沒回遼東,就在江南金匱縣住了下來,這是杜甫她娘的老家,她娘名叫許韻,跟當今太后許晴是那種七拐八拐能沾的上邊的親戚。
也就是說,倆人實際上是表兄弟,所以說杜甫的身份首先很安全,這也是為何譚正如此滿意杜甫的原因。
譚正之所以說其是狀元之才,意思其實是在告訴贏夫,今年狀元就他了,懂不懂。
贏夫懂了嗎?贏夫自然懂了,其實說起來贏夫的心思城府,比起楊凌霄可是要強上太多了。
不過咱們的世子殿下可不管這個,當即進宮去見了贏夫與杜甫,說明來意之后,把贏夫逗得哈哈大笑。
一旁的譚正也是微微低頭拐著嘴角。譚正其實也是很喜歡楊凌霄的,這天京城的年輕人,怕是除了杜甫以外,譚正最喜歡的就是楊凌霄了。
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楊凌霄是個紈绔,還與贏夫交好。這便是譚正最滿意的一點了。
若是楊凌霄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