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上中下三策。”冬城議事廳,陳子梅站在遼東諸位大將前拱手而言。
楊蒼,楊平,楊贊,馬三,王偉,趙三才,曲九江等熟人都在,還有狼牙子另外兩位將軍,以及一些身居要職但是楊凌霄叫不上名字的。
匈奴大軍已經逼近遼東,狼牙子牢牢掌握著對方動向,來的并不是那措木這點可以肯定。
根據狼牙子的情報和趙三才的分析,匈奴聯軍中的外族應該全部去了嘉關,那措木帶著精兵直插天京城腹地,來遼東的,應該是匈奴本部人馬。
原本準備帶兵正面撲上去的楊凌霄被眾人勸住,要是在楊孝嚴剛死那陣,誰也忍不住,可是現在終究有人腦子清醒過來了,比如趙三才,比如曲九江,再比如原本就很清醒的陳子梅。
“下策,戰,即刻全軍出擊迎擊匈奴部,與對方展開決戰,御敵與國境之外。”陳子梅昂首道“若是在之前,此乃上策,可舉傾國之力戰之,勝負乃四六之數,我四匈奴六。”
眾人皆為發言,默默望著眼前青年,時不時打量一眼自家那年輕王爺,這不是他原本的計劃嗎。
只見楊凌霄面無表情,聽得很是認真,其實他聽過一遍了。
陳子梅的到來讓他很意外,這貨上來先把贏夫一頓罵,說他不聽勸,說他狂妄自大,說他昏庸至極,聽得楊凌霄一愣一愣的,心里倒是很高興。
趕緊就安慰道“子梅啊,這話你在我這說說就好,千萬不要出去說啊,他這個人就這樣”
緊接著陳子梅又把楊凌霄一頓夸,夸的楊凌霄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然后就把自己的上中下三策全說了。
當時楊凌霄就懵了,這話被堵死了啊,想反駁都沒法反駁啊,而且陳子梅說的頭頭是道,他也說不過啊。
于是就有了今天這一幕,看著大家都在看自己,楊凌霄也是趕緊故作輕松,好像對方說的絲毫沒有影響自己一樣,平淡的坐在那里繼續聽著。
眾人無不感慨,世子殿下長大了啊,不對,如今是王爺了。
“中策。”陳子梅繼續說道“配合朝廷戰略,與對方進入拉鋸戰,隨時準備出擊,三線作戰擊潰敵軍。”
眾人紛紛點頭,雖然朝廷這次看起來窩囊了點,但是在座都是領兵之人,都懂得慈不掌兵的道理。
然而此次朝廷的決定,就大有壯士斷腕之意,看似窩囊無比,實際上是最大秦最有利的方案。
任由他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比這更好的對策,而且交給他們來執行,絕對沒有這么干凈利落。
“上策。”陳子梅頓了頓,看了看在座各位,又看了看楊凌霄。
楊凌霄不露聲色的輕輕點頭,同時用眼神給予陳子梅肯定。
再次確定過楊凌霄的意思,陳子梅才敢把他這所謂的上策說出來。
“上策,和。”陳子梅說道。
其實昨夜,他與楊凌霄說的是降,楊凌霄知道這個字說不得,他當時聽了都勃然大怒,更別提遼東這幫暴脾氣了,說不得一個暴起就把陳子梅當場斬了。
“和?”馬三那個脾氣最憋不住,聽完就有點炸鍋,被曲九江身手拉住胳膊,示意他是稍安勿躁。
陳子梅頓了頓,望了望在座諸位,把心一橫說道“保存實力,河蚌相爭,漁翁得利。”
沒有明說是什么意思,可是在座的沒有傻子,就算是馬三也聽懂了,一時之間竟然也生不起氣來,只是坐在那里細細思考,卻也想不出來什么,只能看看身邊這些位腦子好的會怎么講。
腦子好的,比如曲九江,比如趙三才,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朝廷這次的意思太過明顯,就是要借著戰爭消耗遼東實力。
雖然楊孝嚴死在了匈奴手上,可是若是楊孝嚴活著,那更不可能與匈奴議和,所以這件事的關鍵從來不在楊孝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