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鄒!比比,誰先遇敵誰贏,輸了的走南路,贏了的走北路!”楊平一匹黑色大馬當先,身后是無邊無際的遼東騎兵。
“哼。”另一名年輕將領名叫馬鄒,比楊平略微文弱一些,不似他那臉龐刀削般的剛毅,整個人白凈的很,任誰也看不出來,這是馬三那個殺才的兒子。
“楊平,你當我哥傻啊?”馬鄒身旁一名副將說道“你大雪關的騎兵什么效率,我金州軍本就步兵多,跟你比這個,不如把頭當球踢吧。”
副將是馬三的次子,馬忠,倒是生的比哥哥健壯許多,這二人自幼在金州廝混,本來也不諳兵事,幾年前遼東武備院籌建,馬三馬上就把這倆人壓了過來,三年下來,倒是在武備院漸露頭角。
“嘿?”楊平笑了笑,輕蔑的看了看二人“你倆親爹就跟在后面,我可是光桿一個,要我是你倆,拉上兩百騎兵就頭前開路,怎么也輸不了這賭局。”
“我信你個鬼。”馬鄒白了他一眼“休想在這誆騙我兄弟二人,要我說就該楊老將軍來,讓你來簡直就是霍亂軍心你想走北路走便是,我兄弟二人愿意走南邊。”
“哦?”楊平愣了一下,北路遇敵的概率要大的多,南路貼著大秦疆域,是比較安全,但是楊平了解這倆兄弟的性子,怎么這次不奔著立功來了?
“那可別怪哥哥欺負你倆了。”楊平說道“這北路就歸我了!駕!”
胯下一夾,楊平帶著身后副將親衛,馬頭向北而去,身后那黑壓壓的數千遼東騎兵,也分出了一半人隨著楊平大旗而去。
馬鄒馬忠兄弟二人看著遠去的楊平,無奈的看看彼此,若非自家老爹拿刀駕著他們二人的脖子,讓他們老老實實的不許冒進,他們如何會眼睜睜看著楊平走北路?
若是自家老爹如同楊老將軍那般留守遼東,自己也愿意帶兵直奔北路,可是自家老爹不僅來了,而且作為前軍先鋒大將就跟在后面。
天禧二十九年春,厚雪消融,大秦皇帝御駕親征,兵出匈奴。
調御林金甲十萬,吳地悍卒十萬,川湘散軍十萬,各司土軍五萬,起兵三十五萬。
起復匈奴北侵受罰將令七十五人,前軍大將是辛祛疾,大秦皇帝坐鎮中軍,兵部尚書王震宇,御林金甲統領大將秦奮,錦衣衛南鎮撫司指揮所黃龍,以及天京大學武道院院長白起攜十余名高手伴駕中軍。
后軍統領乃是剛剛調任入京的原湘州巡撫胡定山,這位二十五歲入湘的官員如今已經四十五,數年來看似被遺忘在湘江之側,實則贏勝留給贏夫的另一張底牌,若非上次匈奴北侵,胡定山依舊會安心經營湘州,繼續低調下去。
可是自從上次匈奴北侵,這位低調已久的湘州一把手似乎很是惱火,一連幾年上了近三十道折子,請纓出戰帶兵討伐匈奴,這不這次剛好就把他調回了天京順便圓他一個出征夢。
天京城空出來的位置有兩個,兵部禮部兩位尚書都要告老,禮部尚書是真的年級大了,兵部仇魚修其實還可以再干幾年,但是匈奴北侵這么大的事兒,他這個兵部尚書肯定要背鍋。
前幾年因為大戰剛過,辭官的折子贏夫不批,他也不能看不懂是什么意思,這幾年情勢漸好,他卻需要急流勇退,臨走前唯一的動作就是把仇奉尚安排到了家鄉為官,別的再不敢有什么多余的動作。
兵部尚書的位置原本就是在胡定山和王震宇之間考慮的,贏夫考慮到將來大概率是會讓胡定山入閣的,所以禮部尚書就歸了胡定山。
此次北征,遼東出兵十萬,前軍大將是馬三,楊凌霄親領中軍,曲九江坐鎮后軍,左右兩路先鋒大將就是剛才那仨貨了,馬家一路,楊平一路,楊蒼此次留守遼東。
出征之前,正如楊凌霄所說,他安排了大量年邁的老卒老將此次不得隨軍,為此冬城大營差點吵翻了天,不過不是跟楊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