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冬皺眉,眼波微不可查的斜瞥無間。
后者卻依舊冷漠臉,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陽城城郊出了個神醫(yī),名無間,妙手回春,可治百病,且收費極低。這事不過半月,已傳遍了整個陽城。
每隔兩日,從寅時(凌晨三點多)開始,城門口就開始有人排隊。
城門一開,這排隊之人就紛紛出城,往西郊趕去。
坐車的,騎馬的,步行的,怎么去的都有。
從陽城趕到小冬租住的小院兒,騎馬最快,不過半個時辰(一個小時)就能到。
坐馬車慢點,大半個時辰(一個半小時),步行就更慢了,最低得一個多時辰才能趕到。
小院兒看診當日,不到辰時不開門。
來的早的,只能站在野地里等著,也不敢隨意走開。
后面源源不斷的人涌過來,排起了長隊。
神醫(yī)看診,按先后順序來,你一走開,回頭就得從末尾排起。
而這末尾,也越來越末尾,最后恨不得排到城門口兒。
“老張啊,你說這看病的人咋越來越多了呢?咱們陽城竟有這么多有疾之人?”一個正排隊的精瘦漢子問同伴。
“老劉,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這些人有不少都來自咱們陽城周邊的各城呢。”張鐵頭得意道。
“啊,這也太夸張了吧,即便從離咱們最近的青州城過來,趕路也得兩天吧。”劉石道。
“唉……這世間神醫(yī)難尋啊。咱們陽城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周邊各城有疾之人自然會蜂擁而至,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張鐵頭兒嘆了口氣道。
“可是神醫(yī)每次看診是有時間限制的吧,好像是辰時開門,戌時就閉門了,也不知道今天咱們能不能看得上。”劉石也嘆氣道。
“若是看不上,我就不打算回城了。”張鐵頭道。
“啥?不回去你住哪兒?”劉石驚道。
“野地里隨便湊合幾天吧,這樣等下一次看診時我鐵定能看上。”張鐵頭道。
“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好,我也決定了,今天如果看不上,我也不回去了,跟你做伴兒。”劉石想了一會兒,也開口道。
“哈哈,行,好兄弟,回頭等家里人來給咱們送吃的時咱倆可要好好喝一杯。”張鐵頭笑道。
“那是自然,一定喝一杯。”劉石也笑了。
排著隊等待看診,還想著喝酒,這二人自然不是病人,而是病人家屬。
而像他們這樣的人,在整個隊伍中不在少數(shù)。
病人原本就體弱,長時間排隊肯定是受不了的,就只能家人受累先排著。
一日三餐都由其他家人送來,順便看看排到哪里了。
若是排的差不多了,就得飛快把病患帶來,也怕錯過了看診時間。
又過了一月,不僅周邊的各城有聽到消息趕過來的,連更遠地方,也開始有人日夜兼程的往陽城這里趕。
一時之間,整個陽城恨不得日夜都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小冬那小院兒外更甚,已經(jīng)堪比一個集市,賣飯的,賣點心的,賣茶水的,還有販賣各種日常所需的,小商小販都來了。
這里簡直是應有盡有,貨物甚至比陽城內(nèi)還要齊全。
更夸張的是,入夜后,這里也不消停。雖然就地搭起了幾十個帳篷,但各家來回串門的,聊天的,簡直喧鬧無比。
小冬被吵得腦仁兒疼,無間的臉色也黑成鍋底,唯有車夫?qū)⒁梗肋h都是面無表情。
這一日傍晚,非看診時間,無間卻提著一口寶劍走了出去。
“神醫(yī)!神醫(yī)!”有眼尖的少女先發(fā)現(xiàn)了他,立馬發(fā)出驚喜的尖叫。
其他人也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