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時代的腳步臨近,工廠希望培養的,是新一代工人。
加了“新一代”這個帽,顯然跟以往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了。
打造職技校,就是工廠為了更好地適應這個新要求而采取的若干重要舉措之一。
動車不光需要設計和工藝,更離不開操作制造,在電腦里是畫不出會跑的火車的,得靠工人的雙手,一個部件一個部件加工出來,再一個部件一個部件組裝起來。
造時速80公里的列車,與造時速200、300公里的列車,用的圖紙肯定不會一樣,用的部件也一定會有許多不同,那么對于技術工人的要求,必然也大相徑庭。
勞模常在廠里屬于資深勞模,想當年曾代表著工廠的最高制造水平。那個時候,一旦他說干不了的活,工廠再沒有人敢跳出說自己干得了。
時過境遷,今非昔比,這兩年勞模常的心里可是郁悶透了。
為什么?因為原來在技術方面敢于懟天懟地的他,現在竟然有三個“比不過”了。
究竟是哪三個“比不過”呢?
一是加工中心干的活比不過。前面咱們講過的,那么復雜的部件,只要往加工中心的“肚子”里一塞,再按幾下按鈕,作一些數據設定,然后就看那部件像鉆進鐵扇公主肚子里的孫悟空一樣,上下左右閃展騰挪一番,拿出來一測量,質量保證頂呱呱。
二是徒弟干的活比不過。江一水肯學肯鉆,真是應了青出于蘭而勝于藍那句話了,這些年一路走下來,除了個別技術之外,他在絕大多數領域都勝過了師傅。盡管他知道,師傅勞模常內心為徒弟的進步感到高興,但他也能明顯感覺到師傅心底里不時涌起的那種淡淡的落寞。
無論什么場合,江一水都會很用心地去保護師傅的那份自尊,但常常,他越是想那樣做做,看上去越不像那么回事,反而有種越描越黑,弄巧成絀的感覺。
勞模常也不是糙人,徒弟的那點小把戲,哪里逃得過他的眼睛。他心里感激徒弟對他自尊的呵護,嘴里卻還罵罵咧咧“小崽子,那活老子也能干出來,就是今天腰不大好使。”
咱們的勞模江聽了,憨憨一笑,算是對師傅的回應。
三是專業技術尖子的活比不過。勞模常過去是典型的“萬金油”,但跟別的“萬金油”不同,那些“萬金油”是什么都通,但什么都未必精,而當年的勞模常則是什么都通,什么還都精。他把傳統技術算是模透了,各技術領域橫向的關聯,縱向的邏輯,全在他心里擱著呢,傳說中的“一通百通”,描述的就是那會兒勞模常的狀態。
但現如今,風光不再,他弄不懂的東西多了,一通尚且不易,百通又從何談起。
在勞模常眼里,廠里現在差不多每個行當里都有年紀不大卻技術精湛的新秀涌現,自己過去曾經碾壓各工種技術的威風早已沒了蹤影。
用常規設備加工頂級配件的比賽,徒弟往往不真使勁,有故意放水之嫌,總是落在勞模常后面,但散落在各車間的那些專業技術尖子可不管你是什么“勞模長”還是“勞模短”,上來就拿出自己的看家絕活。
打技校學出來的技術,縱有千般“毛病”,但有當下的新式設備加持,那活干得就是漂亮,不服還真不行。
對于這幫技術尖子,勞模常不敢像在自己的徒弟面前那樣發作出來,但內心里也還是各種的不服。
職技校開張,勞模常心思動了。
他在琢磨什么呢?彎道超車。
你聽他問江一水那話,就知道他心里在嘀咕什么呢“一水,你說這個新學校收不收你師傅這樣的?師傅我的底子好,算是塊好鋼材,就是好些年沒淬火了,比不了那些新刀鋒利。我琢磨著,如果這個什么職技校能開些適合師傅上的課,讓我也回回爐,那我肯定能把你們這幫小崽全給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