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斯吃早飯的時候,喝了一碗豆?jié){。
這種外觀看上去像牛奶一樣的中式飲料,對他來說,味道稍有點怪,但還不至于難以下咽。
既然到了中國,不妨嘗試一下入鄉(xiāng)隨俗。
頭一次出國的弗林斯就是這樣想的。
就像有些中國人喝牛奶會有腸胃不適一樣,這位小弗喝完豆?jié){沒多久,也感到肚子有些下墜。
正如咱們所知道的,他正在干活的時候,突然要去上衛(wèi)生間。
這種情況在他是極罕見的一一個人身體的“整備”早應當在工作之前全部做好,這都是起碼的職業(yè)操守。
中國有句俗話“懶驢上磨那個什么什么多?!比思冶M管沒有同樣的說法,但意思差不多的俗語也是有的。
顯然,對于不受待見的行為,大家的態(tài)度都是基本一致的
但內急它就來了,誰也沒辦法,于是弗林斯只得硬著頭皮離開工位。
急急忙忙進了衛(wèi)生間,拉開廁門,他大吃一驚“怎么這里的便器是蹲位?”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從記事時起,小弗解決個人“大問題”就是坐式,家里的設施如此,幼兒園的設施如此,小學、中學和技術學校的設施都是如此,走到哪里,都是坐式的,沒有其它樣式。
腹內絞痛的小弗站在那里猶豫了片刻,然后迅速解帶寬衣,以極其古怪的姿勢,先把“首當其沖”的矛盾給解決了。
微微緩了口氣,腹內壓力減小了不少,但似乎還有“情況”,只是身下的設施,讓他怎么也沒法繼續(xù)下去了。
怎么回事呢?
小弗那雙又長又直的腿,沒有辦法蹲下來。
在咱們這邊,說起“蹲”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會。
日常當中除了便便之外,不少人歇乏、吃飯甚至睡覺,都可以很輕松地采用這種姿勢。
不光中國人做得到,至少整個東亞,人們都普遍具備這個能力。
但是,東亞無人不會的這個“蹲”,對于歐美人來說,居然是個陌生而高難的動作。
歐美人之所以“不會蹲”,腿長并非主要原因。
歐美身高普遍高于東亞人,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他們也同樣有相當數量與東亞人身高相仿甚至不及的同胞。
無論腿長腿短,他們都不擅“蹲”。
有人對此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生活方式使然也。
也就是說,人家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什么機會練到負責“蹲”的那幾根大筋,而咱們的生活方式讓大家自打孩提時代起,就時不時需要拔一拔腿上的“蹲筋”,一路長起來,當然就不會覺得蹲是件讓人痛苦萬狀的事了。
咱們再回來說小弗吧。
一籌莫展的弗林德,捂著尚未痛快的肚子,彎著如同受刑的雙腿,瞪著無可奈何的眼睛,在坑位上呆了足有一分鐘,然后做出決定轉移戰(zhàn)場。
他住的房間里,那便器是坐式的。
如果走到宿舍,距離還真不算近,車間里那些機靈的中國人,巧妙地用叉車幫他解決了問題。
坐在微風拂面的叉車里,跟他語言不通的小司機專心開他的車,小弗沒事做,便像坐觀光車一般,左瞧瞧,右看看,欣賞著廠區(qū)的景象。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看書p, \咪\咪\閱讀\p \iiread\ 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廠里有幾座廠房顯得非常古老,從外觀看,沒有百年至少也得有七八十年的光景了。
一路走過去,廠房的模樣則越來越顯“年輕”。
在靠近廠門口的那一片,是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看上去像是在蓋廠房,占地面積相當大。
上班時間叉車出廠,還得有手續(xù)。
小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