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十七章 郢紀南城
紀南城雖然經過屠城,但幾百年過去,又近富庶荊州,早已看不到往昔廢都的蹤影,只有那矗立在氤氳中的楚城墻垣,還述說著曾經存在的輝煌,可那只曾經不可一世的九頭鳳鳥卻再也飛不起來。
桓伊等人進了城,邊讓車夫去打聽這里有無一家熊姓的修墓人。
熊姓,源于羋姓熊氏,楚貴族姓氏,相傳為祝融后代。楚被秦滅后,王族羋姓幾乎被斬殺殆盡,不得已許多人改羋姓熊。楚國百姓為了紀念自己的國家,也紛紛改姓熊,把原本是楚國王族隱秘其中,讓秦國的官兵無法從姓氏上分辨哪些是平民哪些是王族。魏晉之后,楚人更是聚居于荊襄一帶。所以紀南城中也有很多姓熊的。車夫回稟,問了一圈下來,熊姓人家倒是不少,可都說不是修墓的。
張驍挑開窗簾往外看著,嘴里嘟囔著“肯定找不到啊。有誰會說自己祖上是給楚王修墓啊,這早被當年秦軍拉出去砍頭了。就算僥幸活下來的,也會被逼著去挖祖墳盜寶。”話雖啰嗦點,但卻是言之有理。連年戰亂,又曾是亡國之民,隱姓埋名才是常理。
于是桓伊改變了問詢方式,派一個車夫去打聽有沒有賣紙馬冥壽的店鋪,店主肯定會順帶介紹些修墓之人。另一個車夫去打聽哪里有碑刻的匠人師傅,建墓肯定要刻碑,這其中也許有當年熊家后人。
這么一來就簡單容易多了,不多時,兩個車夫先后都回來了。一個說在城西有一條街都是冥壽店,因為這里死過很多人,曾被認為不祥之地,卻恰恰促成了兇業的發展,不知哪個年代起,這里賣冥壽用品的店鋪作坊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不小的規模,別說荊襄九郡一帶的商家,就連更南邊的地方都來此進貨商買。
魏晉流行碑刻,各地刻碑的工匠作坊都不在少數,這里又靠近紀山,取材容易石頭也多,按理說刻碑也應該和冥壽店一樣,有個集散之地。另一個車夫帶來的消息卻說,紀南一帶的碑刻都出自于一個叫能無寺的寺院,并無他家。于是三人商議了一下,找個地方先用了午飯,下午先去冥壽街,再去能無寺。 白天又給韓悅喂了兩次熱羊奶,還特地放了蜂蜜,張驍還學著之前夢子的法子,讓廚房用瘦肉、當歸、大棗、參片、雞湯煲了粥,一點點喂給韓悅。到了傍晚時分,韓悅的臉色終于恢復許多了,也有了一些氣力。張驍對自己的精心照顧甚是滿意,他一下子覺得自己長大了許多,開始學著照顧別人了。以前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殺人流血的慘事,弱肉強食、你爭我奪是西北人的一貫作風,為了生存。而這次,第一次看到竟然血可以救人,而且還是救一個不怎么熟絡的人。
房門被推開,桓伊進來了,這一覺他睡的可不短,張驍剛要跟他邀功,看到他后門跟著一個酒保,還提著兩個大食簞。一會桌上就擺了七八樣好菜。張驍說“這么多好吃的,荊襄九樓的盤子,你叫的?”桓伊又恢復了之前對他那種不咸不淡的表情,沒理他。
韓悅靠著床頭問“沒酒么?”
桓伊說“禁酒一個月!”張驍沖韓悅吐吐舌頭,韓悅對他苦笑了一下。一個月禁酒,對韓悅豈非等同坐牢。桓伊給韓悅披了件夾衣,扶他慢慢走到桌旁坐下,三人終于可以踏實吃頓正常飯了。
張驍邊啃著一個鴨腿,邊嘟囔“洛大哥,你的血真神了,可以救命啊。那豈不是得到你,就可以長生不老,起死回生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桓伊聽了這話臉色一沉,對張驍說“你記住,此事,萬不可對他人講,包括你至親之人。否則絕不饒你。”張驍立刻不住的點頭,一口菜差點噎到。
前文有提到,在曹沖墓,韓悅舍身破了金光咒,又用血衣困了兩具尸魂。他的血確是不同常人。而這換血術是原理并不復雜,就是用功力把好的血逼近病人體內,只不過難得遇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