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無忌這樣的行為,也是要遭受到貴族的辱罵的:我們庇護自己的朋友家人,這有什么錯呢?您不夸贊我們,還想要讓我們連坐??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貴族都會這么想,很多年前,就有個負責稅收的鐵血官吏,殺了很多親近他的朋友,乃至是平原君的朋友,從而被平原君舉薦,那人喚作趙奢。
當魏無忌離開王宮的時候,他帶出了趙王的命令,讓馬服君巡查各地,清查奸吏的王令。
趙括回到了馬服,并且讓自己的一部分門客返回來幫助自己,李魚還在忙碌著,是無法回來了,幸作為他最大幫手,也無法返回,最后只能由狄,趙傅,王樊三個人帶著十六位門客,返回馬服。在這期間,趙括還在與韓非談論接下來的事情,處置奸賊,只是趙括想要革新的前提。
想要將這些惡賊揪出來,讓趙王看到事態的嚴重性,然后再改變地方選拔小吏的局面,進行類似于后世的“公務員考試”,選出一批精明能干的小吏,改變地方官制,再安排對于官吏的監督制度,確定懲罰制度,一環扣著一環,趙括提出自己的主要構想,韓非進行補充和改善。
年輕的韓非,已經展現出了自己非凡的一面,連坐的辦法,就是他所想到的。
韓非對趙括的構想非常的感興趣,另外,對于趙國的如今的局面,也是看的非常透徹,他直接了當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次出巡,會遇到四種情況,會有拼命庇護親信來展示自己的道德的人,會有推出替死鬼來遮蓋自己罪行的人,會有不想遭受到侮辱而自殺的人,會有講述罪行求饒的人。
韓非認為:對于那些庇護親信的人,要從他們的聲望進行打擊,因為這是他們最在意的,例如,趙王將您當作心腹來對待,您卻因為私情而做出了違背趙王的事情,您這樣的人,還能算是君子嗎?對于那些推出替死鬼的人,要進行賞賜,不必嚴查他們的過往,陳贊他們的大義,這樣一來,更多的大官都不會選擇去庇護親近,對日后的革新也有幫助。
對于自首求饒的人,可以免去重罰,對于那些畏罪自殺的人,應該當眾宣讀他們的罪行,收走他們的家產,讓其他人引以為戒。
韓非說:懲罰并不算是目的,目的應該是要讓官吏們不敢再欺辱百姓,不敢欺騙君主。
趙括知道他在擔心什么,他是擔心自己秉公處理,不留情面,將所有的罪人都繩之以法,遭受到極大的抵觸與反抗,趙括心里當然是想要嚴厲的處置這些魚肉鄉里的惡賊,可是,對這些官吏們再大的懲罰,也不能挽回什么,反而是經過這樣的分別對待,反而能讓幸存的百姓們得到好處。
趙括是明白這一點的。
他也在心里暗自發誓:他一定會改變這樣的情況。
他的門客們相繼趕來,最先趕來的就是狄,狄剛剛進了院落,就迫不及待的向趙括說起了李魚的情況,坐在趙括的面前,狄激動的說道:“當我們將種子,農具分發給那些將士們的時候,他們非常的激動,朝著馬服的方向叩首道謝...”
趙括皺著眉頭,顯得有些不開心。
狄急忙說道:“這些東西對他們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我們送去的糧食,這些將士們回到家里,家里多出了一個吃飯的人,卻沒有提前準備,生活過得非常得艱苦,李魚知道這件事,派我們不斷的在各處送糧....有一次,幸送完了糧食,剛剛出門,發現自己的玉佩不見了,急忙回去尋找,結果看到當地田部吏以收稅的名義搶走了剛剛送去的糧食。”
“所以他就殺了那位吏。”,趙括說道。
狄點了點頭,拿起水袋喝了一口水,又說道:“只是我們送的有些晚了,很多地方都結束了春種,種子已經沒有用了,可是農具還是很有用的,各地的貴人知道我們是馬服君的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