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魏無忌的出征,目前在趙國內施行變法的人已經變成了龐煖。變法向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魏無忌在施行變法的時候,就是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除卻來自趙豹的直接或間接干涉,在本身的可行性上,也是面臨著很大的難題。最嚴重的就是人才問題,無論多么出色的官吏提拔制度,都是需要人才的。
趙國原先的基層官吏們,大多都是郡縣官的親信,門客。如今想要任用有才能的人來接替他們的位置,這當然是好事,可問題是,得有可以接替他們的人。趙國不像秦國,秦國有學室,可以源源不斷的培養出秦吏來,趙國沒有相應的人才培養制度,魏無忌選擇從鄉野尋找那些受人尊敬,有賢名的人。
魏無忌先前找來趙括進行變法的決裁。
而這些難題自然也就需要趙括來幫忙,趙括告訴他的解決辦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建立像秦國那樣的學室,來專門的培養人才,這算得上是長遠之計,而另外一種,就是召集各國的人才。趙國本身的人才儲備不夠,看著趙王身邊似乎是人才濟濟,可實際上,基層官吏卻是慘不忍睹的。
趙括發現,若是要撤掉那些官吏們自己安排的親信門客,趙國只怕是要出現大量的空缺,根本沒有人才能夠補上漏洞,而趙括所提出的“考核”的辦法,的確是能選出不錯的人,可是這有什么作用呢?選出的那些人根本不足以填補空缺啊。
趙國的貴族官吏,是可以被理解,是可以被諒解的。因為趙國只有這些貴族,才是懂得書寫,能認字,可以治理地方,帶兵打仗的精英,不只是趙國,所有的國家都是這樣,他們不是不知道這些人的危害,而是他們的位置沒有人可以代替。秦國算是最特殊的,他是打破了這種貴族官吏制度的,雖然上層依舊是貴族把持,可是基層上已經看不到貴族的身影了。
各國涌現的貧苦的人才,士,也就是小貴族,他們通常是聚在大貴族的身邊,形成一個利益團體,故而會出現戰國四公子這樣的得到數千小貴族追隨的大貴族。趙王任免大貴族來擔任郡守,縣令等位,這些大貴族就會自發的將圍聚在自己身邊的小貴族安排在地方基層上,如此一來,各地都有足夠的官吏了。
秦國是給與庶民一個可以成為小貴族的辦法,準確的來說,他們不是小貴族,他們是吏。
趙括所施行的考核,看起來是篩選小貴族里的有能力者,實際上,是想將這些小貴族從大貴族的身邊拉過來,讓他們直接效命與趙王,劃清與大貴族的界限。這對趙國的小貴族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他們本來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才能來跟隨大貴族從而獲得權力,獲得地位,又何苦放棄這些去參加什么考核呢?
只有一些不受重用,想要證明自己的士,方才參與了考核,而這些不依附大貴族的小吏,在趙括沒有參與進來之前,下場是很凄慘的,趙王并不能給與他們保護。比起這些小貴族,趙王更看重大貴族....這種根深蒂固的制度,并不是簡單的考核就能改變的。
變法的阻力不是來自于趙豹,趙豹就是什么都不做,變法也未必就能成功。自從孔子之后,知識不再被貴族所壟斷,庶民也有機會學習,也有機會能擁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可是,那些獲得知識的庶民,就不再是庶民了,他們成為了新的小貴族,或者是成為了新的為庶民散播知識的學者。
這一點,趙括無法改變,只有全民教育的時代,這種知識壟斷權才被瓦解,科舉制都不能說是完全打破了這種精英階級對知識或者對官職的壟斷權。貴族,門閥,世家,豪強,地主,鄉紳....在趙括看來都是差不多的,唯一有差距的可能就是道德水準了,這個時代的貴族基本上還是要臉的。
因此,魏無忌向各國發出邀請,不是邀請那些大賢,而是邀請士,只有這些外來的士,或許才能不依附大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