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和魏國都答應燕國,要為他作主,可問題是,齊國在答應之后,便是按兵不動,既沒有在糧草上支持燕人,也沒有派去一兵一卒...而魏國就不同了,魏王在楚人手里吃了虧,楚國大將景陽打得魏人哇哇大叫,魏王并不甘心就這樣丟掉魏國在討伐秦國時所獲得的威望,在接見燕國的使者后,即刻商談起兩國合兵來攻打趙國的事情。
實際上,魏王也并不是真心想要跟自己北方的強大鄰居動手,他這個鄰居在軍事力量上跟他不分伯仲,在將領層面上,若是魏王不用魏無忌,其余大將也并非是廉頗李牧等人的對手...魏王本來是想要跟趙國施壓,趙國又不是秦國,根本沒有辦法同時應對魏國和燕國,可惜,事實證明魏王想錯了。
別人不敢,可廉頗敢。
當魏國恐嚇性的將自己的軍隊聚集起來的時候,廉頗卻是正兒八經的就帶著軍隊來攻打魏國了,他可不是來恐嚇的啊,精兵強將,有備而來,廉頗心里大概是早就憋著火,攻打魏國,對他來說,同樣是個宣泄憤怒的好機會,在廉頗強大的攻勢下,魏國的軍隊可謂是一敗涂地,景陽行軍,倒是點到為止,可廉頗不同啊,他這是要趕盡殺絕!
廉頗親自帶著軍隊,開始了沖鋒,連下數城,魏王已經開始后悔自己為什么要接見燕國的使者,同時,他也要求燕國發兵,來援助魏國,可是按著廉頗的進攻速度來計算,等到燕國做好戰爭準備并且向趙國發動進攻的時候,只怕廉頗已經打到大梁了,魏王無比的憤怒,而大臣們則是提議讓信陵君來統帥軍隊,擊退廉頗。
魏王也是進退維谷,就在他覺得自己或許真的該招信陵君來的時候,廉頗卻是等到了援軍。、
廉頗一直都在等著援軍,趙王雖然讓他來攻打魏國,可是并沒有給他太多的兵力,廉頗知道,當今趙王也不喜歡自己,跟先王一樣,可是,這沒什么,畢竟廉頗也不喜歡他們...趙王只給了他兩萬多人,要求他討伐魏國,可是廉頗帶著這兩萬人,卻是將魏國的五六萬大軍給打得丟盔卸甲,完全不能擋住他的軍隊。
可是在連續的戰爭之中,他所帶來的軍隊也是損失不小,他非常的期待援軍的到來。
援軍有足足四萬多人,他們就在廉頗的附近扎寨,而援軍的舉動,讓廉頗一時間也感到驚訝,按理來說,沒有自己的命令,他們是不能隨便扎寨的,這帶著援軍前來的到底是哪位將軍啊?當廉頗怒氣沖沖的前往問罪的時候,援軍的士卒卻是攔住了他,這些士卒們也是很糾結,他們既不敢惹怒信平君,卻又不敢不遵從自家將軍的命令。
好在廉頗也不為難他們,只是讓他們去統治自己的將軍。
很快,一個讓廉頗意想不到的人出現了,這個人喚作樂乘,樂乘是樂毅的族人,從前也是燕國的將軍,在以前,他跟著另外一個喚作慶舍的將軍一同擊敗了秦國大將王龁,在先前廉頗與燕國的戰爭里,樂乘隨軍攻打趙國,結果燕軍大敗,樂乘遭廉頗俘虜,于是投靠趙國,趙孝成王封他為武襄君。
沒錯,他也封君了。
廉頗自然是非常的惱怒,兩個手下敗將,接連都成為了封君,而他們的食邑甚至比自己還要好,還要多,這讓廉頗如何能忍受呢?不過,比起鄭安平,樂乘還是要好一些的,他起碼還懂得如何作戰,而樂乘看著不遠處的廉頗,心里也是不安,趙王要派遣一個將軍接替廉頗,樂間,田約等將軍都勸諫趙王,認為不能這么做,并拒絕執行,而他就被趙王臨時選中,前來接替廉頗。
樂乘作為外來之將,他跟樂間等人又不同,樂間等人是自發的前來投效,而他是在戰敗之后投降的,這性質是完全不同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樂乘一直都害怕自己會被人所看不起,做事也都非常的小心認真,從來不跟廉頗等將軍發生爭執,可是如今,他沒有辦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