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燕根本沒有想到,趙括會在結束與龐公的戰斗之后,如此迅速的前來伏擊自己,他怎么敢?他怎么能?項燕完全不明白,如此奔波來回作戰的軍隊為什么還能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戰斗力呢?因為他還年輕,他并不太明白,總有一些人能讓軍隊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戰斗力來,例如樂毅,白起,田單這些人。
當他們分別出現在燕國,秦國,齊國的軍隊里的時候,軍隊戰斗力的提升是肉眼可見的。哪怕是景陽,當景陽帶領楚國的士卒參與戰爭的時候,楚國的士卒也會覺得很安心,因為景陽的能力,他們都是信得過的。而項燕不同,雖然項燕的戰績也不少,可是比起景陽來,自然是不如的,何況他從來沒有單獨帶兵的經驗或者戰績。
他的絕大部分戰績,都是在景陽擔任統帥時作為他的副將所打出來的。
當項燕帶著軍隊走進了口袋之中后,四周的秦國士卒忽然殺出,正在前軍戰車上的項燕猛地跳了起來,他驚慌的看著周圍的敵人,腦海里一陣空白,甚至都忘記了指揮,不過,他很快就回過神來,前軍變為后軍,進行突破,而他原先是在前軍的位置,此刻就成為了負責斷后的大將。
他讓自己的副將負責突圍,自己則是指揮其余三面的將士們,纏住其余三個方向上的敵人。這讓趙括是有些驚訝的,他本以為,如今的楚軍是聯軍內最為薄弱的一環,景陽逝世,年輕的項燕不能服眾,應該可以輕易的擊潰他們。可是,楚國的軍隊還是表現出了相當頑強的抵抗力。
這些來自西南的蠻夷,渾身都燃燒著一種悍勇,當他們發現自己遭受伏擊的時候,他們不是因為秦人的埋伏而害怕,是因秦人的伏擊而憤怒,在軍械落后與秦人的條件下,這些楚國的蠻夷們靠著最后的血性,與秦人戰在一起,前赴后繼,一個又一個的倒在沙場,而很快就有人接替他的位置,殺聲四起,雙方的將領開始了不斷的變換旗幟,下達命令。
趙括安排了這次的伏擊,可是這場伏擊戰卻還是由王翦來指揮的,這是因為趙括所帶來的主力軍隊有些疲憊,王翦所部才是伏擊的生力軍。趙括差不多是已經跟六國都打過仗了,除卻齊國外,其余國家他都曾交過手,這讓趙括熟悉了各國不同的戰法和風格。楚國的士卒非常的悍勇,可惜就是容易上頭,一旦參與戰事很難可以撤出,基本上要殺個你死我活才肯罷休。
故而楚國適合打攻堅戰,不適合打運動戰,王翦尚且沒有發動全力的進攻,他一方面不斷的進攻項燕,另外一方面卻是派往馬陵附近,只要城內的韓人出來增援,那他就可以奪城,王翦的目的不只是吞掉項燕,他還要吞掉韓人以及這座重要的城池。而趙括一方面派遣士卒參與圍攻,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新鄭方向安排了伏兵。
顯然,趙括也是做好了要吃掉龐公增援的準備。
不過,戰事進行的太過迅速,當龐公得知這里的情況,并且準備前往增援的時候,項燕丟下了幾萬楚人的尸體,終于是成功突圍,朝著馬陵的方向潰敗,這在他人看來已經是一次大勝,只是王翦并不開心,自己的偏師加上趙括的主力軍隊,應該是要將對方全軍覆沒才對,卻愣是被這楚蠻突圍逃離,這不是榮譽,這是恥辱啊。
王翦并不打算如此輕易的放過項燕,可問題是,正在駐守馬陵的韓人,此刻也顯得有些詭異,在得知友軍遭受到攻擊之后,他們依然是堅守不出,這跟王翦所想的有些不一樣,這位韓國的將軍,怎么也如此的謹慎呢?馬陵城內非常的安靜,甚至是有些詭異,毫無動靜,斥候說城墻上都沒有什么駐軍。
這情況實在是有些不對,該不會他們也是在設伏,等著自己追擊吧?
王翦用自己的思維來想,腦海里便多出了很多恐怖的答案,王翦行軍打仗,跟秦國的那幾位將軍不同,他打仗講究一個穩字,他從不冒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