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的那些秦人,他很平靜,在兩天之后,他就回到了從前的模樣,有吃有喝,似乎完全沒有將兄長的逝世放在心里,前一位首領逝世,百越聯盟需要一位新的首領。
只可惜,百越之中,卻再也找不到像譯吁宋這樣有威望的人,能讓所有部落都心甘情愿的跟隨他,在這樣的情況下,百越部落愈發的有分崩離析的趨勢,西甌的一位大臣想到了解決的辦法,他向所有部落派出使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沒有人可以接替譯吁宋的位置,那百越聯盟就不要設立君主,就推舉出一位將軍來統帥百越的軍隊。
將軍可以統帥軍隊,卻不能命令各部落的首領,君和將,差別還是很大的。而這個提議,也得到了百越各部落首領的認同,既然沒有人可以服眾,那就選擇一個最能打的來統帥軍隊作戰吧,只顧著作戰就好,其他事情由首領們自己來解決。將軍的人選也并不難,在部落首領的商談之中,桀駿成為了百越聯盟的將軍。
桀駿大概是百越里最能打的將軍,在輔佐他哥哥的那段時日里,他打的百越各部落都抬不起頭來,不只是因為他自己的勇武,他的統率力也是比其他人要高出一截來,若不是譯吁宋覺得不能通過戰爭的方式來強行大一統,只怕桀駿早就橫掃了百越,到了如今,限制著他的哥哥已經不在了,桀駿接過了重擔,準備繼續抵抗。
桀駿召集了自己的副將們,他認真的說道:“秦人屢次擊敗我們,殺死了我們的首領,此刻他們定然是自信滿滿,對我們不屑一顧,這是我們能擊敗他們的唯一機會。越人若是在平原上,并非是秦人的對手,可是我們也并非沒有優勢,我們擅長爬山越嶺,我們擅長駕船蕩舟,我們要利用高山密林和水多谷深的地形與秦人作戰...”
“我們不能與秦人直接交戰,我準備讓你們前往山道各個地點,趁著夜色襲擊秦軍及供應線,秦軍浩大,戰線又長...我有幾個建議,請二三子牢記,敵人追趕的時候就即刻逃跑,敵人疲憊的時候就襲擊,敵人撤退的時候就追擊...”,桀駿親自設立了二十七處襲擊地點,將越人軍隊分散在戰線的各個據點上,并且下令同時開始襲擊。
沒錯,這位桀駿,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游擊將軍。中國第一位提出游擊戰的人是伍子胥,吳王闔閭準備攻打楚國,采納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后決戰的建議,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國許多地方以游擊戰襲擾楚軍六年之久,致使楚軍疲憊不堪,而后派主力入楚決戰,大敗楚軍。
而山地游擊戰第一次出現,卻是這位桀駿開的先河,真正歷史線上,這位將軍在抗擊秦國的時候,意識到尋常的防守反擊是沒有用處的,故而通過動靈活的戰術,采取山地游擊的辦法,使得浩大的秦軍處處挨打,暈頭轉面...同時,連屠睢也死在了他的手里,這才有后來的任囂來接替屠睢的位置。
若說伍子胥是中國古代的游擊戰之父,那這位桀駿絕對就是中國古代的山地游擊戰之父,什么?你說他不是中國人?人家是正兒八經的西甌(廣西)人啊,詳細推算,他很可能是廣西來賓人...就是冒頓,他也是內蒙人,準確來說,他是內蒙巴彥淖爾人。不過,這是以后來的目光來看待,在此刻,大華夏概念尚未出現,不過文化的相互影響卻已經開始了。
在桀駿擔任將軍后,局面發生了一些變化,有規模有組織的山地游擊戰,配合越人在這里的生活經驗,的確是讓秦軍吃了些苦頭,有幾個重要的產鹽地也被越人奪回,趙康并不急躁,他在意的并非是段時日內的局部戰場,他在意的這一次的大戰役,道路正在一點點的被打通,越人遲早都是要完蛋的,他所在意的只是減少自己這邊的傷亡而已。
趙康的命令是一邊修路一邊推進,趙康甚至還準備在這里修建一條水渠,就喚作靈渠,這條渠道修建完畢后,一定能解決很多問題,糧食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