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集團。
林國強今天的心情極度郁悶,在上午的董事局會議上,董事們不知道腦子里哪根筋不對勁,竟不約而同地向他集火,置疑他的經營理念和工作能力,并要求他對董事局對股東做出解釋。
導火索是一個道路工程。
事情是這樣,這條道路總長三十四公里,投資總額七個億。按照合同約定,項目前期需要墊資,然后分期驗收付款。
工程不大,當時林氏的資金鏈也很健康,區區墊資也無所謂。
可是,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對方的付款就不那么爽快了,款子一拖再拖,拖到實在拖不過去了,再撒點毛毛雨過來。
漸漸地,大家都覺得有點不對勁。可是,如果現在撤出,以前墊付的款項就別想再收回來了,損失不小。
于是,林國強親自出馬和相關人等商量,說,我也算是為地方建設做出貢獻的,你們這么干好像有點不地道。
好說歹說,加上對方也給面子,人家才說了實話。道,最近財務上實在吃緊,已經欠了六十多億外債,其實很多欠款涉及到民生,說不定會弄出問題來,自然要先緊著那邊。你這邊的款項,優先程度得排在最后。事情就是這么個事情,我們也算是和你們集團公司坦城相見,確實是有困難。
林國強氣得笑了,不過,為了順利回款,由不得他耍態度。只能好言好語跟人商量,你們的困難我能理解,我們公司也困難。但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一句困難,一句理解就能解決的。今天我既然來了,就是要和你們達成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
對方聽到他的責怪,很慚愧,想了想,說,資金確實困難,要不,拿東西抵債吧,土地要不要?我們這里正在搞旅游開放,就是道路邊上的兩個村,準備弄一個本省最大的康養中心。
林國強頓時動了心,老年康養本就是朝陽產業,當地的氣候也好,是有名的陽光州,很多候鳥老人每年冬天都會飛去那里度假,房價也漲得厲害。
比如當地市區的房價也就五千一平方,可度假區卻被炒到過萬,可想其中之利。
說是弄個康養中心,其實就是干房地產賣房子。
林氏集團主業是路橋,算是業界標桿之一。副業也五花八門,有農場、養殖業,還有物流,甚至還兼并了幾個傳統制造業。
可惜,除了路橋,其他副業都不賺錢。就連主業,最近兩年好象也有點萎靡。畢竟,國內的基建已經干得差不多了,很多同行已經把業務拓展到國外。
林國強年紀大了,加上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漸漸有些疲怠,進取之心不足,不帶愿意去海外冒險。
如今房地產業火暴,又是國內,他就有點動心,答應對方用土地抵帳,進行開發。
可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上面突然出了個政策,又感于康養中心無序開發,輕、散、碎的狀態,設立了準入門檻。也就是說,實力不夠的開發商不許進場。
林國強弄的這個項目地盤太小,規模不夠,不許上馬。
他也沒有辦法,只得又撥出款子,繼續征地,總算達標,投資總額也達到了六十億之巨大。
度假中心、酒店式公寓、別墅區轟轟烈烈地開建,終于可是發售,但當地的房地產卻崩了,整個康養基地門口羅雀,見天都有小建筑商跑路。
這下,投下去的資金無法回籠不說,銀行那邊不停催款,林氏的資金鏈開始出問題。
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林氏的股價也開始不停下跌。從最高時的七快二下降到最低三快九毛六,然后股東們蒙受不小的損失。
屋漏偏逢連夜雨,林國強發現有一股隱秘力量逢低納入,在段時間內吸收了大量的林氏股票,這就不得不引起他的警惕了。
經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