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你還那么小,你被那位外國女士接走的時候,我還挺舍不得的,但是她說是你母親的好朋友,而且也能證明自己的身份,我們這才放心讓她帶你走了。這些年,你過得好嗎?”當年的青年人小趙,也早已變成了現在的中年人趙老師,變化的是經歷了歲月洗禮的容顏,不變的是關愛孩子的那顆赤子之心。
對于余裊裊來說,趙老師雖然在嬰兒時期細心地照料過她,但是在她的認知里,趙老師其實也只是一個陌生人而已,尤其,余裊裊生長在強調個人觀念和保持禮貌的社交距離的y國,像這樣親昵的關心自己,余裊裊是有些不適應的,但是,骨子里這種血脈中的傳統基因又自然而然的告訴她,這是最正常不過的問候了。
余裊裊很難描述心中這種既陌生有熟悉的感覺,只能盡可能溫和的笑著,展示出自己的感謝。
“我的母親非常用心的撫養我長大,所以我過的很好。”
趙老師笑著點點頭。
“王院長,這位余小姐,就是當年下大雪我們修補院里房屋的時候,門房趙大爺從大門口抱回來的那個秀氣的小嬰兒。”趙老師特別驚喜的向王院長確認這個消息。看到王院長還是有些不解,趙老師兩手一拍,“哎呀,就是那年,您家閨女從國外回來,正好趕上您值班,我們勸您回家的那一年,您想起來了沒?”
經過趙老師的提醒,王院長恍然大悟“哎呀,我說怎么看這份資料的時候老覺得眼熟,原來就是那個喜歡把《紫竹調》當搖籃曲,每天必須要聽著才能睡著的那個小姑娘呀。”
一說起《紫竹調》,說著還輕聲的哼起了那婉轉的調子。這樣一來,倒是讓余裊裊也有了印象。
從自己有記憶以來,只要哪天失眠睡不著,或者有心事睡不好的時候,母親朱麗安就會用她那帶著異域風情的語調哼唱一首古老的歌謠,后來自己專門問過朱麗安,但是她似乎并不知道這首曲子的名字,只是一直告訴自己,她曾經聽過自己的親生母親用這曲調哄著自己入睡。
原來這曲子叫做《紫竹調》啊。
又多了一個記憶點,余裊裊在心里暗暗點頭。
“你的養母沒有一起來嗎?”雖然是很對年前見過朱麗安一面,但是很明顯,趙老師印象深刻。
“沒有,她已經去世了。”余裊裊停頓了一下,終于還是說出了來。
趙老師和王院長本來愉悅的神情也有些不自然“請節哀。”
“恩。”雙方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能是陷入沉默。
最后還是王院長打破了這凝固的氣氛“小趙,先說說你還記得那些情況吧,余小姐這次回來主要還是為了尋找她親生父母的信息。”
“恩,如果您記得我來到樂善堂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還請您告訴我。”余裊裊誠懇的對趙老師說。
“當然,如果能幫到你就最好了。”趙老師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