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著花白的胡子站在小樓下,看著此時站在小院子門口處的孫資、劉放兩人。
蔣濟心中不免微微一嘆,不由感嘆到這兩人今日也終于被拉下水了啊!
先前在洛陽宮中發生的事情可不是什么秘密了,那曹爽能有今天還不是多虧了這兩位在一旁出力的緣故?
恨只恨陛下當初不聽自己所言,恨只恨這孫資、劉放兩人竟敢行不軌之舉啊!
當然,蔣濟也不清楚在孫資、劉放兩人背后到底還站著多少人,要知道在那天。
以往門下寺那群一直跟在先帝身邊的侍中、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郞們好似消失了一般。
要知道兩人執掌中書已經將近二十年了,尤其是先帝在位的那十余年間,在這十余年處理日常政務、出師用兵等大小事,皆都由他們二人親管。
這就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后果了,每逢朝堂決議大事眾人猶豫不決之時,也經常讓他倆決斷是非,擇定而行,在宮中又深得先帝信任。
他以前就不止一次冒著得罪兩人的風險上書勸過先帝,孫資、劉放二人的權力太重,且每日侍奉在陛下左右,陛下應該加以提防,避免出現惡吏專權之弊端。
然而并沒啥用,先帝在說輕飄飄的了一句“中護軍言之有理”之后,這件事就理所當然的不了了之。
而且蔣濟清楚的知道,在自己走后先帝轉頭就把自己這詔書給孫資、劉放兩人觀看了,所以仇怨也就自此結下了。
自知自己待在這里只是徒惹煩惱討人嫌惡,在最后瞥了孫資、劉放一眼后。
蔣濟就朝著身旁的司馬懿說道:“太尉!吾府中還有點事沒有處理,所以這就向太尉告辭了,還望太尉海涵!”
在聽到身旁蔣濟的話語之后,司馬懿回過身來笑著朝著蔣濟點了點頭說道:“既如此我也就不強留子通了!”
“朝中之事自有諸公,子通也不必太過擔心了,幾日之后我自會前往領軍將軍府中一敘!”說完就朝著一旁的老仆使了個眼色,示意那老仆向前帶路。
司馬懿自然對于蔣濟與孫資、劉放兩人之間的關系很清楚,所以也沒再多過挽留蔣濟了。
大勢已成,現在時間在自己這邊了,該急的是那位大將軍了,而且他以后自然有的是時間好好說服這位元老加領軍將軍。
跟在那老仆身后與院門口的孫資、劉放兩人擦肩而過,小院門口處的蔣濟三人好似是突然失明了一般,就這樣誰也沒理誰。
沉默的走過兩人身旁,蔣濟心中冷哼一聲,有著兩人在前方吸引火力,對于曹爽的不滿也漸漸減弱了幾分。
通過這一個月來的事情,蔣濟知道那位大將軍也沒有自己那些同僚想象的那么傻,雖然那手段顯得有些稚嫩了,但很管用不是嗎?
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和那則童謠一起傳播的是,現在洛陽城中幾乎已經是人人都知道先帝托孤時的細節了。
什么先帝臨終托孤比司馬太尉為周公,后司馬太尉負陛下,還有先帝依大將軍為宗室之柱,后大將軍臨危受命。
這些宮中故事流傳出來很正常,畢竟,在這個沒有娛樂活動的時代,這幾則故事不失為一個打發時間的好方法,而且還能感動到不少人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故事中的幾人都靠著這些無知小民的傳播與討論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名聲’。
但問題是除了有關于先帝臨終托孤的細節之外,連先帝托孤前選擇顧命大臣的細節都給隨著這幾則故事給抖摟出來了。
當然在聽到這則秘聞后,作為親歷者之一的蔣濟很清楚的知道之前有些事情已經被人為的抹去了。
只剩下有關于這兩位是怎么抓住先帝的手,勉強寫下詔書,最后是怎么拿著詔書囂張的驅逐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