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這寬敞清涼的太初宮之中孫權的心情許久都未曾這么好過了,就連他本人都不記得上一次自己心情這么好是啥時候了。
是贏了赤壁之戰還是夷陵之戰來著?
不過,那都已經算是陳年舊事了不足道矣了!
天賜良機在前就算須發已經斑駁,但這位活活熬死曹家三代人的大吳天子依舊是容光煥發如同回到了年輕的歲月一般。
依舊保持著進取之心的孫權捧著手中鑲著小鉆的銀杯同身前不久前從遼東回轉復命的孫怡、羊道、鄭胄連連痛飲了三杯這才作罷。
飲罷,放下手中的銀杯孫權當著孫怡、羊道、鄭胄三人的面同那名剛剛從洛陽歸來的張家之人問道:“曹賊果真內亂了?”
而那傳遞消息的張家仆人瞥了一眼身旁站著的精壯武士趕緊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回道:“稟告陛下,洛陽城之亂象小民親眼所見,雖因為時間緊迫不知其后發生了何事,但那曹賊的偽大將軍確實是反亂了,此乃吾等親耳所聞!”
“哈哈哈!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只是那遼東公孫確實是頗為可惜,沒想到此人竟然如此不堪!”本來心情大好的孫權一提到遼東之事臉上就流露出了幾分可惜之色。
見狀作為宗室子弟的孫怡也是朝著孫權附和道:“確實是頗為可惜,倘若公孫淵此賊尚能再堅持一年,逢此時機吾大吳天兵出南方,蜀人出西北,而公孫淵南下,天下不日則定矣!”
孫怡這話權當是在討孫權的歡心而已,真說起來也不值得多少推敲。
聞言孫權拿起前面案幾上辦法著那封從遼東獲得的財務人口表向著孫怡搖了搖頭,恢復了昔日里的冷靜說道:“雖錯失良機但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況且爾等此前遼東所獲之財資頗豐,足以彌補矣!”
已經年過五十將近六十余歲熬死了曹家三代人、蜀國一代人的孫權,作為掌控了吳國正好三十九年的他依舊保持著往昔那份理智。
并沒有因為這次錯失良機而去責怪面前的孫怡、羊道、鄭胄三人,反而是在同孫怡說完后極為和善的朝著身旁的內侍說道:“吩咐下去今日詔群臣前往宮中赴宴,朕今日要與三位將軍慶功!”
說完孫權也沒有忘記那不遠千里前來傳送消息的張家小廝,賞賜其布帛百匹、金銀百金奉詔前往孫怡手下當個司馬。
面對這極為厚重的賞賜那小廝自是連連磕頭感激不已,瞬間覺得這段時間來不要命的奔波操勞全都回本甚至都賺大了。
賞賜完這張家的小廝孫權自然沒忘記其身后的張家,真說起來對于地頭蛇的張家作為強龍的孫權一直都是秉持著打壓的態度。
作為吳中四家張家的代表人物張溫最后落得個凄慘的結局也是由著孫權一手把持操控的,直到現在這張家之人都開始靠著操持商賈之事這種賤業來過活了。
對于張家操持起商賈之事孫權自是知曉,但都這么多年了再怎么樣孫權也會受到時間的腐蝕,他也不想再去趕盡殺絕了。
最后望了那名張家小廝一眼,這樣想著孫權轉過頭來繼續朝著內侍吩咐道:“把張祗、張白兩人一同詔進宮中赴宴吧!”
孫權口中的這張祗、張白自是張溫之弟,因為受到其兄的牽連再加上孫權的打壓一直都閑置在家未有出仕。
這一次孫權詔兩人進宮表現的意味可非同一般,可以說時隔這么久大吳同本地豪強的張家一次破冰之舉了,這樣想著羊道、鄭胄就暗地里互相對視了一眼。
這個孫權的安排自是有著他的深意,眾所周知的一件事就是這群江東的本地豪強世家們對于北伐這一件事都是持著反對態度的。
在這些人看來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加上依靠著長江天險又有東吳水師,西邊也有蜀國可以引為援還去北伐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