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上的烽火被大漢留守的士卒快速的點燃,這座本意是用來防御周圍那些不斷侵擾的夷狄們的建筑物此刻也被用在了諸夏內戰之中。
滾滾黑煙迅速的升騰在了天空,為湛藍的天空強行添上了十幾道極為難看的黑色。
有著周圍高山的阻擋,道道黑煙筆直的伸向了天空,但有關于已經將要兵臨城下的敵人消息已經無需它們來傳達了
臨洮城前方的那道蜿蜒著的長城腳下先前那些幾乎是送死一般的羌人們的身影早已經消失不見了。
絲毫是被這突然升騰起來的黑煙吸引到了一般,幾聲嘶聲力歇的狼嚎響徹在了如今河谷之中。
但很快的回蕩在河谷之中這幾聲蒼厲的狼嚎就被各式各樣的聲響給掩蓋了過去。
旋即站在山崖邊那幾頭已經失去同伴的野狼的身影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此刻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只野獸能夠敢于直視河谷下方洮河岸邊那壯觀無比的場景。
兩座龐大無比結合了大魏無數匠人心血的戰爭機器早已經被人帶到了作為臨洮城第一道防御設施的長城遠方那片平地之上。
砰--砰---兩聲如同弓弦斷裂般的巨響回蕩在了整個洮河河谷之中,巨響之中兩塊巖石在空中劃出了兩道漂亮的弧線。
吸引了無數目光的兩塊巖石就這樣在空中翻滾旋轉著,最終以兩團升起的巨大塵霧與兩個大坑最為這場大魏頂尖戰爭武器的結尾演出。
黃土夯砌而成的長城根本就抵擋不住大石塊的巨大力量的沖擊,應該說整個長城設計之初就沒有想過去防這種可怕的武器。
整個大魏西北本地唯數不多的兩輛霹靂車都被郭淮用盡了一切手段緊急掉到了最前線,除此之外還有著幾十輛屯放在三輔之地的霹靂車也正抓緊時間朝著這邊趕來。
只可惜時間不等人,不然經歷過這次戰役的大魏士卒們恐怕將要見到幾十輛霹靂車全力投射的壯觀景象了。
壯麗景象這個形容詞自然只能對大魏這一方來形容,親臨前線的姜維在派出百余名死士企圖燒毀這些霹靂車失敗后,長城這道防線就被姜維很明智的放棄了。
大漢士卒們只能借著長城后方緊急挖好的各種防御工事拖延著對面曹賊大部隊的瘋狂進攻。
當姜維明智的選擇了放棄長城防線后,被視為戰爭利器的霹靂車的任務已經暫時性的完成了。
等待它的只有接下來臨洮城的并不算太高的城墻了,當需要轉移的時候霹靂車的短板也就體現了出來。
兩輛霹靂車暫時性完成任務的同時也暫時性的宣布了報廢,作為敵方的大漢士卒們不用直面這兩輛東西帶來的壓力無疑是讓整個戰場的事態好上很多。
至少已經成功的將戰線拖在了那些工事之中,沒有讓大魏的士卒一鼓作氣摸到臨洮城城墻。
消耗戰這種東西大魏的將領根本就不帶一絲慌的,屬于大魏各郡的郡兵舍不得用來當消耗品用。
但那些個雜胡夷狄們拉去填戰線什么的無疑是最合適不過了,無論是從正治角度還是從軍事角度上來說,絕對是一個極為劃算的選擇。
其中又以先前敗于姜維之手的那些羌人、氐人、鮮卑人的部落義從們最為不要命,這些人已經將這場戰爭視為了最后一場救贖了。
與其被大魏的大人們用這種軟刀子放血的方式消喪命,還不如轟轟烈烈的葬身沙場來的痛快。
幾天來這群被對面蜀賊戲稱為送命軍的羌人、氐人、鮮卑人的部落義從們,終于爆發出了他們本就應該爆發出的怒火。
長城后方每一個工事的陷落都伴隨著這些義從們的死亡,幾乎就是拿命開出了一條血路。
戰線最終還是來到了臨洮城下,漢羌聯軍們則以損傷了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