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尚書臺朝堂中全都尚還沉浸在為了朝中宗正繼任人選爭論不休的曹大將軍、司馬太傅、崔司空等人身上。
曹芳足足說了三遍,且一聲比一聲大這才讓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曹大將軍與司馬太傅那邊的群臣們發覺了天子正在發言。
事不過三,待得曹芳最后一遍向著下方眾人大聲的問出“度支尚書部侍中、郎中何在?大司農中丞、大司農丞何在?!”
發覺自己好像被上方天子點到名的幾位度支尚書部侍中、郎中同兩位大司農中丞、大司農丞面帶驚慌的趕緊走了出來。
而作為大將軍先前的親信,如今棄暗投明歸附天子大旗之下的丁謐恰好也在這幾位急急忙忙走出來的度支尚書部侍中、郎中。
還沒等曹芳問話,自知自己等人剛才面對天子所做出的無禮之狀,由著丁謐帶頭這位度支尚書郎中帶頭。
其他幾位郎中、侍中們與兩位大司農中丞、大司農丞一起連連向著曹芳請罪。
好在剛才負責監察朝中百官儀度禮儀的殿中侍御史鮑成、華炳兩人注意力也全放在前方堂中的御史中丞身上了,沒有抓到這幾個在天子面前無狀無禮的犯官。
直到堂中被天子點名叫出來的幾人都在立于最前方的丁謐帶領之下向著坐于高榻上的曹芳連連請罪了,聽到請罪聲的他們兩人這才將視線從杜恕身上移開了。
丁謐連著度支郎中、侍中們大司農丞、大司農中丞幾人所發出的請罪之聲,也讓還在為宗正之事爭執不休的曹爽、司馬懿幾人停了下來。
曹芳這邊剛剛才讓恕丁謐幾人無罪讓幾人起身,見狀剛剛注意力沒有全都放在監督朝中百官身上的鮑成、華炳兩人自知失職又走了出來跪伏于地請求天子責罰。
而那邊自顧自爭吵的曹爽、司馬懿等人也在鮑成、華炳提醒下,發覺他們剛才不管不顧朝中情況爭論不休的不妥,也跟著兩人步伐朝著天子請起了罪來。
鮑成、華炳二位作為殿中侍御史還兼任著杜恕在蘭臺左膀右臂的角色,曹芳自是不會去做任何的責罰。
開口稍微提醒了兩人日后注意便可,曹芳又過偏頭去把曹大將軍等人叫了起來,同樣也是沒有任何的怪罪之意。
得到了天子的寬恕后杜恕、孫資、崔林等人很快就重新回到了屬于尚書臺朝堂之中自己的位置之上。
而有關于宗正繼任人選的討論似乎就這樣在曹大將軍與司馬太傅幾人向著天子的請罪聲之下真的要不了了之了。
宗正人選問題暫時性的停止了爭論無疑是讓整個尚書臺朝堂的氣氛明顯跟著放松了許多。
最少是讓朝堂中的群臣總算能夠將注意力全都放在上面坐著的天子身上,他們總算不至于要一邊注視著上方天子的動作還要兼顧著位于朝堂前方的爭論了。
在等到剛才爭執宗正人選的參與者全都回到屬于自己的座位之后,現在的尚書臺朝堂就好像先前大魏開的無數次朝會那樣轉頭就恢復了剛開始的那種莊嚴肅穆。
關鍵在于大將軍與太傅尚且還在宗正人選一事有著不可彌合的分歧,像這樣的情況為了穩定朝堂的良好氣氛維護朝堂的和諧友善,有如此大爭議還不是一時半會的問題當然就得被無視了。
最重要的是天子現在詔出來的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個小官,聽到天子的話語度支尚書部侍中、郎中、大司農中丞、大司農丞全盡數出列了。
在前任度支尚書袁侃病亡后,度支尚書一職至今就是這么被空著了,而整個度支尚書部具體的事物則全都是由像丁謐這般的侍中、郎中們聯手處理商討。
但說是度支侍中、郎中們聯手處理再加以商討最后再決定,其實還是需要看整個尚書臺朝堂之中的風向情況而定的。
就比如說從大將軍被任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