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舟在這山林居住,一住便是兩年,這兩年之內,早就將方圓百里之內探索的清清楚楚,別說是他,便是楊過與陸無雙、洪凌波也經常在附近游玩,狩獵鳥獸,采摘果實,挖取山精、植物根莖為食,將方圓十多里地都已經探索了七七八八。
他們年齡都不甚大,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每隔一個月,楊行舟便領著他們去襄陽城內住上三天,同時采買一應生活用品。
如此一來,眾人在山中習文練武之余,還能每月去襄陽城內放風,倒也不感寂寞,而給眾人布置完功課之后,楊行舟便攜帶神雕和火馬去附近山林探索,兩年時間,已經將附近探索的明明白白的。
此時楊過服食楊行舟以蛇膽配置的丹藥,內功極快,又有神照經內功催發,短短兩年時間,足以抵得上普通人十多年苦修之功,到了這個時候,楊行舟方才準備傳其真正的功夫。
此時的楊過還缺少一柄利器,這就用得著獨孤求敗的劍冢了,因此帶著他向遠處的山林中走去。
楊過見楊行舟要傳授自己劍法,本自興奮不已,但見楊行舟竟然還要帶著自己去山中祭拜什么先賢,登時好奇起來,問道“老師,難道這荒山野嶺之中,還有別的武林前輩居住么?”
楊行舟笑道“這里有一位前輩先賢,劍法通神,既然你要學習劍法,怎么也得祭拜一下此人。”
楊過心中好奇,不敢多問,當下隨著楊行舟向山林深處走去。
楊行舟走了幾步,對楊過笑道“過兒,跟緊了!”
邁開大步,向前疾行,雖然不曾動用輕身功法,但一步邁出,便是三四丈遠,迅捷如風,轉眼間便將楊過拉開了一段距離。
楊過吃了一驚,知道這是老師想要考察自己的輕功,當下不敢怠慢,提氣輕身,向楊行舟追趕而去。
在山中修行這兩年,楊行舟說是沒有傳他什么,其實也還是傳了一套輕身功夫和血刀門的鍛體之術,在楊行舟看來,血刀門那種瑜伽鍛體之法,對于開發人體潛力,增加身體柔韌性有著極強的提升作用,將血刀門的功法與神照經相結合,正邪合流,威力十分了得,對于疏通經脈,也有極大的好處。
楊過修行這兩門功法之后,又結合蛤蟆功中的凝神靜練之法,功力進境一日千里,此時運起楊行舟傳給自己的登萍度水輕功,一道煙一般,向著楊行舟追去。
楊行舟哈哈大笑,負手前行,與楊過始終相隔三丈距離,楊過快,他也快,楊過慢,他也慢,就如同他背后長著眼睛似的。
楊過在后面運氣追趕,對老師愈發的敬佩,心道“兩年前老師能與郭伯伯戰成平手,但是現在,老師配制蛇膽靈藥,在教導我們功夫之時,他自己也是苦修不輟,比我們都要努力,我們服食的靈藥加一起都未必有他服食的多!這兩年我們功力進境極快,相信老師進境比我們更快。”
“如果現在郭伯伯與老師比斗的話,怕是要遜色老師一籌了!”
他這兩年眼見著楊行舟在傳授他們三人本領的同時,自己也經常閉關修煉,有時候甚至一坐就是五六天,不吃不喝,進入深沉的禪坐之境,但每次醒來之后,整個人的氣質都會發生一點細微的改變,這種改變楊過等人雖然說不上是怎么回事,卻也知道老師在修行一道上,應該是更進一步了。
楊過在后跟隨,眼見楊行舟愈行愈低,直走入一個深谷之中。又行良久,來到一個大山洞前,楊行舟身子倏然停住,負手看天。
等到楊過到了身邊時,方才嘆道“過兒,你來祭拜一下這位前輩吧!”
楊過道“是!”
隨著楊行舟前行,走了幾步后,就發現這洞其實甚淺,行不到三丈,已抵盡頭,洞中除了一張石桌、一張石凳之外更無別物。
這些石桌石凳極為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