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身邊,伸手一抓,便將這男子拎到自己身前,同時將其懷中幼兒放在懷里,喝問道“你有什么遺言?”
這中年男子背后中箭猶如刺猬一般,便是楊行舟醫術高明,此時也回天乏術。
中年男子雖然重傷,但神智不失,此時絕境之中被救,當真是喜出望外,他深吸了一口氣,急速說道“恩公,我懷中孩兒乃是我光明教主方宇杰之子,若是恩公有暇,還請將將這孩子送到昆侖山光明頂,我們明教上下感激不盡!”
此時赤焰火龍駒已經掉過頭來,快速奔跑,身后蒙古騎兵亂箭射來,箭矢飛空的速度竟然還沒有赤焰火龍駒跑的快,眼看著三人一馬迅速遠去,箭矢紛紛落地。
火馬是龍種,力大無窮,奔跑如飛,托著三人速度依舊不減,一直跑出二十多里地之后,楊行舟在荒野中停了下來。
中年男子氣息微弱,睜著眼睛看向楊行舟“恩公,在下鄭云玨,乃是光明神教教下五行旗銳金旗副旗主,小人主公方宇杰與幾位旗主來汴梁刺殺蒙古高官,卻不料中了蒙人的埋伏,只有小人抱著教主的孩子闖了出來。”
他向楊行舟跪地叩頭,道“恩公若是有暇,還請將這孩子帶到昆侖山光明頂,告訴殷晝法王,我明教之中出了叛徒,讓他們務必小心。”
楊行舟將孩子抱在懷里,皺眉道“這孩子叫什么名字?”
鄭玉玨道“孩子不足百日,只有一個乳名,大名還未起好,教主夫婦便即身死……”
他說到這里,又對著楊行舟磕了幾個頭,身子就此寂然不動。
楊行舟嘆了口氣,手中玄鐵重劍揮出,“砰”的一聲巨響,塵土飛揚,現場多了一個大坑,楊行舟將鄭玉玨草草埋葬之后,搬來一塊大石,削石為碑,取出腰間血刀,在石碑上刻了一行大字義士鄭玉玨之墓!
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懷中的孩子一直不哭不鬧,極為安靜。
楊行舟看了這孩子幾眼,大為頭痛,他根本就沒有帶孩子的經驗,不知道怎么才能萬里迢迢把這孩子帶到光明頂去。
但既然已經答應了鄭玉玨,自然不能食言,當下催馬前行,抱著孩子向昆侖山行去。
他之前根本就沒有接觸過光明教的人,連光明頂在哪里都不知道,后來直接找到丐幫弟子,讓他們幫自己傳話給明教眾人,就說他們教主已經身死,幼子正在自己手中,現在自己正趕往光明頂,讓他們前來接應。
他在北地此時名聲已經極為響亮,尤其是三年前獨立擊殺上千蒙古騎兵,名動天下在,這些丐幫弟子好生相敬,對他的話自然盡力傳達,不敢慢待。
只是身在北地,極難藏身,基本上每天都要與前來追逐自己的蒙古兵大戰一場,雖然殺敵無數,但也著實勞累,不得已只得騎馬入山林,暫時躲避追殺。
此時山林之中多有猛虎,楊行舟碰巧抓了一只剛剛產仔的母虎,登時高興起來,直接將這母虎抓住,連同它的兩個幼崽一起抓了起來,讓懷中孩子跟隨老虎幼崽一起喝虎乳,這才算是解決了小孩子吃奶的問題。
在山林中隱居了幾日,眼看著孩子健壯了起來,楊行舟再次出山,找了輛馬車,將母虎和嬰兒放在一起,繼續向昆侖山趕去。
沿途與蒙古官兵爭斗自不用說,所殺敵人沒有一萬也有八千,百戰百勝,向無敵手,一路直奔西域之地,天下震動。
無論是蒙古金帳汗國,還是南宋武林中人,都知道楊行舟這個猛人又做出了一個壯舉,單槍匹馬闖入敵國,所向披靡。
此時楊過正在中原游歷,聞聽自己老師的事跡之后,禁不住熱血沸騰,也向昆侖山趕來,便是蒙古豪杰也知道了楊行舟去昆侖的消息,沿途紛紛攔截。
楊行舟一路殺人,越殺越是憤怒,直到此時,走了幾千里路,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