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楊康的死因,楊行舟一開始也不好對楊過講明,當時楊過年幼,小孩子的世界里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親疏之別,若是把當初楊康的死因原原本本的告訴他,那么他幼小的的心靈之中,定然會埋下仇恨的種子,對他的成長極為不利。
只有等他年紀大了,知道是非善惡,有正常的是非觀點,在這個時候再告訴他楊康的事情,那才算是穩(wěn)妥。
在原著之中,郭靖其實就有這個打算,若是楊過不那么偏激,兩人原本有及時修好的機會,可都因為楊過為人多疑,黃蓉也有點小心眼,以至于到了多年之后,通過柯鎮(zhèn)惡,方才將這誤會解開。
現(xiàn)在見楊過詢問自己楊康的死因,楊行舟不再隱瞞,對楊過道“等回到中原,我與你郭伯伯一起給你說個明白!”
楊過心中激蕩,道“為什么現(xiàn)在不告訴我?”
楊行舟道“現(xiàn)在人證物證不,說服力不大!”
楊過心中一驚,隱隱有了不好的念頭,道“為什么要有說服力?你是我老師,又是我叔父,你還能騙我不成?”
楊行舟深深看了楊過一眼,道“你既然知道我是你叔父,又是你老師,那就更得知道我絕不會害你,更不會騙你,我選擇合適的時間告訴你,自然有我的道理!”
楊過默然不語。
過了好半天之后,方才對楊行舟叩頭道“老師,是我太過心焦了,等回到中原之后,我再聆聽老師教誨。”
楊行舟嘆道“你起來吧,你父親的死因,我跟你郭伯伯不想這么早告訴你,都是為了你好,你不要多心。”
楊過低頭道“是!”
他將郭靖寫的拜帖遞給楊行舟“這是郭伯伯給您的英雄帖。”
楊行舟接過仔細看了看,笑道“都說郭兄是個粗人,現(xiàn)在這一手毛筆字寫的其實很不錯啊。”
郭靖一開始身在大漠,漢文是他的師父韓小瑩教的,只能算是粗通文墨,勉強認得一些字而已,后來浪跡江湖,與黃蓉在一起的時間長了,方才懂了一些文字以外的文化,再后來熟讀武穆遺書,隱居桃花島,習文練氣,與黃蓉雙宿雙飛,在文史上的學問慢慢的漲了不少,早已經(jīng)不是昔日什么都不懂的愣頭少年。
寫給楊行舟的這帖子上,字體點劃撇捺,猶如銀鉤鐵畫,竟然極見功力,絕非普通江湖人的文筆。
既然接了郭靖的帖子,楊行舟自然不好拒絕,再說此時教內(nèi)無事,叛徒早就被清理干凈,正適合此時去中原傳教,發(fā)展教徒,為以后的大戰(zhàn)做準備。
當下留殷晝坐鎮(zhèn)昆侖光明頂,只帶了一個韋邊絕做仆人,便準備下山,趕赴中原。
在楊行舟出發(fā)前,殷晝向楊行舟請示道“教主,前任教主的兒子,也就是您帶來的這孩子,一直沒有大名,還請教主為他起個名字吧。”
楊行舟將方宇杰的孩子送到光明頂之后,便不再關(guān)心,此時聽到殷晝說,竟然現(xiàn)在還沒有大名,頓時大為驚訝,道“怎么現(xiàn)在才想著讓我起名?”
殷晝道“孩子是教主抱來的,大家都不敢越過教主,為這孩子做主。”
楊行舟沉吟片刻,道“這孩子便叫做方天化吧,日后若是有出息,自然也能在教內(nèi)任職,嗯,殷法王,這孩子交由你撫養(yǎng)吧。”
殷晝道“定不負教主囑托!”
楊行舟當教主之后,前任教主的兒子反倒是有點不太好處置了,有些人很是擔心楊行舟會對這孩子出手,畢竟這孩子的身份特殊。
現(xiàn)在見楊行舟對這孩子毫無殺意,殷晝方才松了一口氣,他是念舊之人,雖然前任教主方宇杰做事婆婆媽媽,因為一個女人而藏身中原淪陷之地,以至于性命不保,但畢竟是明教的教主,有過功勞,殷晝也不忍心看著他的后代出什么問題。
楊行舟對殷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