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宏觀上,在各方各面絕對是螺旋上升。
但是到了具體的細節上,開歷史倒車的現象,比比皆是。
比如大明造船史,大明的官營造商船的技術,就停滯在了劉大夏毀掉大明寶船資料的那一天。
雖然大明民間造船業,又發展了百年的時間,但是其技術,依舊以永樂年間,最為鼎盛。
因為當時的大明朝,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造船業在七次大航海中,一次次的迭代,造成和航海技術的躍遷式發展。
雖然劉大夏這個在青史中留下芳名的士大夫,毀掉了大明寶船的圖紙,但是大明的戰座船的圖紙,劉大夏可沒什么機會觸碰。
而且大明戰座船的技術,并非停滯不前,正在向艦隊的規模發展。
比如在隆慶年間,爆倉下水的二十四艘過洋極大巨艦,就是以艦隊的形式下水,每艘巨艦至少配有十艘以上的四百料大福船,二十艘二百料的小福船,網梭船、鷹船、連環船、子母船近百艘,還有不計入大明船只統計的赤龍舟、蒼山舟、車輪舸、海滄舸等等。
而大明艦隊,在大明最鼎盛時期,在冊的小福船、大福船、巨艦、封舟等戰艦就有三千八百余艘,配套的巡船(偵察艦)也有一千余艘。
新江口港擁有超過近萬余護洋巡江的警戒執船和傳令船,這些功能性船只,壓根不納入大明官方統計口徑。
鄭和當初的遠洋艦隊,以寶船為主,寶船多數都是商船,而戰船每次隨行護航最高的時候,也只有不到五百余艘。
而南京龍江船廠可是大明寶船和戰座船的生產基地,在戰艦上,龍江船廠的圖紙意義重大。
因為這代表著大明水師的最高武力,在大明官方商運活動停止后,大明戰艦,并沒有停止發展。
萬歷二十二年,露梁海戰,大明大獲全勝。
天啟二年、天啟四年期間,荷蘭艦隊,侵入澎湖,大明水師兩次擊敗了荷蘭艦隊,東印度公司七艘大型戰艦被擊沉,數百艘商船被俘虜。
大明如此強大的海軍力量,其背后還有一整套的海軍管理模式在支配,其思想依舊是世界領先的水平。
大明的戰艦,火器的使用率大約有五成作用,而后在戚繼光和俞大猷的改革下,又進一步升華。
正式成為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講究火力壓制的大明艦隊。
而這一切,都在這本《龍江船廠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朱由檢拿著落滿灰塵的龍江船廠志,翻動了幾頁,又將配套的二十八套船圖,琢磨了半天,想起了后世看武俠小說里的一句話。
真正最高的武學,不在江湖,不在邪道,也不在名門正派的高塔之中,而是在正統權力的巔峰之處,被束之高閣。
當時看這句話,朱由檢那些記憶里,只有這句話很炫酷,當《龍江船廠志》的圖紙拿在手中的時候,他才切實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可惜,這本書,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
“明天我跟王伴伴說一聲,讓打掃的內侍宮女,把書架小心打掃一下,把西暖閣整理一下,把西暖閣做成書房。堆在這里,內侍宮女也不好隨意進出打掃。”張嫣看著那一層灰,想了想提出了一個建議。
朱由檢如獲重寶一樣捧著手中的書籍說道“西暖閣改御書房可以,但是這些書,不要動。朕怕打掃的宮宦手腳沒有輕重,把書都給毀了。”
他手里這本《龍江船廠志》,除了書籍本身內容以外,還有嘉靖皇帝、隆慶皇帝、高拱、張居正等重臣的筆記注釋和印章,這些筆記更是這本書蘊含的無上價值。
《龍江船廠志》,嘉靖三十二年成書,嘉靖年間、隆慶年間,這本書上的筆記極多,可是到了萬歷年間,歷經四十余年,皇帝將其束之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