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關寧軍實力如何?”孫承宗笑著問道。
孫傳庭有些疑惑,然后小心的說道“坊間傳聞,柳河一戰,我大明七百披甲騎卒,八百步戰,在柳河河畔與敵不到一牛錄之人碰上,大明慘敗,損失近千人,而敵人僅僅是一牛錄左右。”
一牛錄是三百人,也就是說大明將近兩千人的關寧鐵騎加上步戰,在柳河與敵人廝殺,而且對手只有三百人的情況下,被殺了大半。
這一戰,也是孫承宗在天啟五年時候,被迫致仕的主要原因。
而這一戰,大明死了一個總兵官,主帥先鋒監軍全部陣亡,僅僅被俘虜的戰馬,就高達六百七十余匹。
這件事,是孫承宗的恥辱。
孫傳庭這個時候,把這件事拿出來說,可想孫承宗的臉色有多么的難看。
但是孫傳庭想要知道當年柳河之戰的真相到底如何。
“一牛錄?三百人?!”孫承宗哈哈狂笑起來,笑著笑著就劇烈的咳嗽起來,隨后搖手表示自己無礙,只是笑岔氣了而已。
孫承宗笑的臉色漲紅,但是臉上沒有一絲一毫的喜悅,反而帶著惆悵的說道“建奴僅僅埋伏在河岸上的副將就有三人,游擊五人,這還不算耀州城內的建奴軍卒,正藍旗達柱虎副將、哲爾格訥游擊、正白旗代子游擊華善等人,都是建奴的嫡系部隊,我大明軍剛登河岸,就驟逢強襲,伏兵四起。”
“你知道為什么當時馬世龍要派兵去襲擊耀州嗎?”孫承宗喝了口水,順了順氣,嘆氣的問道。
馬世龍是山海關總兵,也是柳河之戰的起因。
天啟五年,馬世龍派出了駐扎在娘娘宮的魯之甲和李承先,兩人率領將近兩千人,襲擊耀州。
結果渡河之后,連城墻都沒看到,就遭遇了金人的襲擊。
魯之甲和李承先戰死,兩千人近半數死于柳河。
孫傳庭眉頭緊蹙的問道“為何?”
“有一書生名叫劉伯鏹,乃是我大明的秀才,他找到了馬世龍游說,說耀州城防空虛,僅有三百人駐扎,總兵前去,可擒獲建奴四貝勒,也就是現在的建奴可汗,黃臺吉。”
“馬世龍頗為心動,有些輕信,就派人去了,結果一去不回。”
“劉伯鏹帶著兩百三十余人的回鄉難民來到山海關下,衣衫襤褸,聲情并茂,聲淚俱下,馬世龍一介武夫,就輕信其言,反而中了敵人的埋伏。”
孫承宗十分嚴肅的說道“當時先帝任我為兵部尚書,我從山海關離開之前,反復提點馬世龍,一定要小心敵人的蠱惑之計,現在廣寧之戰敗北,就是因為輕信了奸細的話,出城扎營。”
“而柳河之戰也是同理。”
劉伯鏹,孫傳庭記下了這個名字,總有一天類似于范文程、劉伯鏹這類人,統統都要成為他的刀下亡魂!
他略帶著幾分好奇的問道“那這次袁崇煥奔赴遼西走廊,不知道帝師對其有何提點?”
孫承宗搖頭說道“我對他沒有任何提點,他也不需要我的提點,萬歲詔某、袁可立、袁崇煥、滿桂議遼東戰事,我才知道袁崇煥向萬歲提議,五年平遼。”
“幸好萬歲明鑒,對五年平遼之策,不以為意,只取了平抑遼東、東江、鎮江三府糧價的幾個方略,險些釀成大禍,若是繼續和袁崇煥有什么瓜葛,他取死之日,也是我身亡之時了。”
孫傳庭才知道,原來還有五年平遼這一個,聽起來就十分讓人意動的奏疏,但是他從未聽人提起過此事,今日也是第一次從孫承宗口中得知。
孫承宗拿起一本書遞給了孫傳庭說道“你來求的事,我已經知道了,這是某這些年未寫完的兵書,名曰《車營叩答》,你且拿去用著,但是我提醒你,現如今遼東鐵騎雖然有些尾大不掉,但是大體上還是可靠的,你切記,不可以家族器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