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皇帝國事為先!這就是倪元璐發現的大明皇帝最大的弱點,但凡是以國事相要挾,必然令皇帝中圈套!
倪元璐是浙江人,屬于蘇松一帶,按著大明祖訓,倪元璐是不能到戶部上班的,但是有些人,嘴上說的道貌岸然,但是身體十分誠實的按時到了戶部去點卯。
在大明皇帝和戶部尚書畢自嚴的眼中,他們是在想蘇松地區的百姓釋放一個信號,蘇松稅賦過重的問題,大明的皇帝和戶部已經在商議如何解決。
江南的賦稅過于沉重,最需要理清楚的其實不是朝堂,而是地方。如何保證充足的糧草供應,那只能將手伸向大戶。
這其中的政策調整,畢自嚴還在戶部進行部議,暫時還沒有定下具體的章程,而任命倪元璐為戶部的右侍郎,其實目的也是在于讓倪元璐將這種信號傳遞給蘇松地區,安撫地方。
在配合上大明皇帝直接拉下了臉面,直接接見了海盜鄭芝龍和蠎二鄭芝虎,開辟了新的財富路線,蘇松重稅已經是鐵屋里看到了一絲絲的曙光。
江蘇松重稅,其實從北宋時,就已經初見端倪,在南宋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個南宋一百八十余年的主要社會矛盾之一,而南宋朝廷的官營制度,補足了朝廷的財政困難,南宋朝時,只要蘇松旱澇,就會免一部分稅賦。
南宋朝廷闊氣,可是大明朝廷實在是太過于貧窮,沒辦法免除稅賦,才弄的現在這個局面。
而在倪元璐的眼里,他這個戶部右侍郎的職位,代表著大明皇帝的妥協,為了安撫自己不再去長陵哭墳,皇帝做出的妥協的舉措。
他的確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才會繼續前往長陵哭墳,待到哭墳的熱鬧沒有人再看的時候,倪元璐終于想起了廷杖,也是可以刷聲望的好地方。
而在正旦時,在皇極殿舉行的正旦大朝會,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當然倪元璐并沒有打瞌睡,讓皇帝抓住,扔出去廷杖,那樣不是美名,而是罵名,身為千員京官之一的明公們,在正旦大朝會上打盹,傳到仕林里,也是惡名一樁。
畢竟這還是崇禎元年,并未到了那禮樂崩壞,以惡為善的時候。
“臣自薦。”倪元璐拉著長長的尾音,擲地有聲的當庭喊出了他一直想要找的機會。
朱由檢一愣,徐光啟一愣,孫承宗、袁可立也是一愣,連剛剛監刑的王承恩剛走進皇極殿,也是一愣,他們呆若木雞的看著倪元璐。
還有這等事?!
倪元璐志得意滿的看著皇帝,既然大明皇帝猶豫不決長達六個月,遲遲沒有確定內閣首輔的名錄,現在當殿宣布,肯定是籌謀了很久。
他這個當殿自薦,就是擔當,傳到仕林里,都會被人抬著手說一句,勇夫也。
而大明皇帝籌劃了這么久的內閣首輔,肯定不肯這么輕易罷休,只要和他倪元璐開始討論首輔之位,不管最后是不是徐光啟當選文淵閣首輔,他倪元璐就贏了!
而且是大勝特勝的那種,仕林里談起此事,都會抬手說一句,謀國者慧。
倪元璐信心滿滿的看著大明皇帝,他此次當庭發難,勝券在握。
朱由檢似乎是被倪元璐震驚的目瞪口呆,老半天沒有回話。
朱由檢看著倪元璐長約半尺的美髯,這倪元璐作為明公,長得人模人樣,搗亂倒是真的會挑時間。
自從《三國演義》在大明風行起來之后,人人以蓄胡為美,因為在三國里的關云長,有二尺美髯。
朱由檢沉默了很久,才輕聲說道“準。”
倪元璐一看到皇帝說話,將自己早就準備好的說辭拿了出來,高聲說道“萬歲,相臣任天下之重,行誼剛方,膺殊寵,履鼎貴之位,應豎震世之勛,皆大略相埒。第不幸而以相傾之材,處相軋之勢……”
“打住!朕說,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