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明帶著三個著黑色蓑衣的錦衣衛,步入了中廳,五花大綁還被塞了嘴的沈棨劇烈的掙扎著,不停的發出嗚嗚的聲響,但是無論是吳孟明還是宣府的當地官員,還是跪了一地的人,都不想聽他到底想說什么。
吳孟明坐在中廳之中,看著富麗堂皇的宣府衙門,讓錦衣衛將沈棨收監。
王承恩讓吳孟明隱藏行跡,其實更多的目的是讓他暗中調查,燒毀糧倉之事,哪里是沈棨一個人可以干得出來?那自然會有同黨,而一旦沈棨要被稽查的消息傳出,那同黨自然聞風而動。
這就是王承恩擔心的宣府衛軍嘩營,這很有可能發生,一任巡撫,二品大員,封疆大吏,他們的權力在地方,早就膨脹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但是吳孟明堂而皇之的走進了宣府,走進了巡撫衙門,將沈棨收監的原因,也是擔心宣府衛軍嘩營。
沈棨在宣府并非鐵板一塊,宣府也并非上上下下全都是通敵賣國之徒,若是如此,代善完全沒有必要向歸化城而去,而是直接入宣府,劫掠關內。
沈棨燒毀糧倉資助建奴攻伐歸化城后,整個宣府就進入了一種十分凝重的對立狀態,依舊忠誠于大明的軍卒、千戶、都指揮使,對沈棨所作所為憤慨不已,揚言要誅國賊。
而沈棨敢燒糧倉,自然早就做好了準備,一場火并已經近在眉睫,馬上就要發生,作為皇帝的傳聲筒的錦衣衛此時繼續保持自己的沉默,不出面抓捕沈棨的結果,就是坐看宣府嘩營火并。
而王承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抓沈棨的同黨,而是防止宣府嘩營? 招致大禍? 所以,吳孟明才選擇了提前動手。
“比萬歲爺的乾清宮還要闊綽? 前后四廂? 共計四百間房,仆從兩百余名? 家人近千,徒子徒孫比之魏珰更甚? 好一個堂堂的巡撫大人。”吳孟明四處打量著這個巡撫衙門。
論規模? 宣府的巡撫衙門自然沒有違制僭越,但是論情調和內里,顯然宣府巡撫衙門比大明朝廷更有錢。更加精致,更加秀氣。
甚至吳孟明還看到了一個不亞于乾清宮御書房的書房? 里面都是各種各樣的書籍? 只不過就吳孟明看來,多數都是沒有翻閱過,少數被看過的基本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艷書。
長期掌握山西至建奴的財富密碼的宣府巡撫,手中怎么可能沒有錢?
各種古玩、書畫、玉器,堆在府庫里都落了灰? 顯然這些個東西,可能是沈棨一時興起? 看到了就買下了,買了之后? 也就忘了,扔在了府庫里。
“吳千戶? 咱們是不是把這些都打包回京師給萬歲送去?宮里的物件? 可是老些年沒有換過了? 這些個賣又賣不掉。”一個錦衣衛握著手中的繡春刀只能連連搖頭。
自從魏珰開始抄家致富之后,地方對于來自中央的查封有這自己的一套應對的邏輯。
任何的家私,在地方都變不了現,包括各種私人的宅院、田畝的任何有價值的物品。
這些個古玩、字畫、玉器、珍寶,的確都是好東西,南來北往,甚至連波斯編毯、松石都有很多,但是這些在宣府賣不掉,打包回京,除了堆到內官監,其實也賣不掉。
一旦被查封,這些物品都會變成臟貨,而臟貨因為自帶的霉氣,很難找到下家,即便是能賣掉,也是不足其原來價值的十分之一賣掉。
在應對朝廷這件事上,地方的官員們,能夠互相放下信任,團結一致對上,也是大明朝獨特的風景線了。
“好主意,給萬歲帶回去,反正賣不掉,就放乾清宮里充牌面也是好的。”吳孟明十分確信的點頭的說道“萬歲爺大概是不怕這些東西妨到大明國運的。”
大明皇帝的命格很硬,這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那么多道雷都劈不死,連火都點不了一個,這不是命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