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所率六旗軍,在老哈河附近開始分兵三路扎營,前軍已至寧泉附近,我部已經晚了對方一天,若是在七月六日之前,我部無法趕至大黑山和黑山,那么敵人就比我們多一分先機。”
“孫傳庭,你部任務,極其艱巨,大黑山和黑山,是寧泉出山之必經之途,若是我軍處于被動,只能固守青龍關隘,十數萬大軍根本無法在狹小的關隘展開,而對方反而可以繞過青龍關,襲擊我大安口和龍井關?!?
袁可立手中一根長長的木條,在巨大的堪輿圖上,不停的點著幾處關隘。
此戰大明皇帝御駕親征,但是想要完全戰而勝之,卻是一個極其艱巨的任務,這場戰役,說白了就是一場爭分奪秒的硬仗,唯有在大小黑山站穩,才有一線勝機。
朱由檢看著堪輿圖,他能夠看得懂堪輿圖上的所有標記,袁可立講解部署任務,十分詳細,他當然也聽得懂。
朱由檢舉起手來,疑惑的問道“朕有一個疑問,勇字營萬余人為先鋒,從三屯營出發,至青龍關,再至大小黑山,搶占有利地形,這條路朕初步算了下,三百七十五里的山路?!?
“其中三屯營至青龍關一百五十余里,青龍關至大小黑山,將近二百二十里,這沒錯吧。”
“萬歲的算學是極好的?!痹闪Ⅻc頭,計算的沒有什么錯誤,直線距離雖然只有二百里,但是蜿蜒的山路,曲曲折折,就能夠折出將近四百里路的路程。
“兩天,不對,不對,是十三個時辰!”朱由檢伸出手來仔細算了算,只有十三個時辰的趕路時間,朱由檢不敢置信的說道“十三個時辰,趕路二百二十里路,可能嗎?”
從三屯營到青龍關要將近一天的時間,而剩下只有十三個時辰,要趕到二百二十里外的大小黑山,而且很有可能與敵部的先鋒營撞上。
這個戰略是極其冒險的。
“萬歲,可以趕到。”孫傳庭絲毫沒有客氣的回答道,信心滿滿,他對自己帶出來的兵很有信心。
“勇字營一萬軍,雖然有數千騎卒,但是自青龍關至大小黑山皆為山路,馬匹反而是行軍的累贅,你確定可以嗎?”朱由檢眉頭緊蹙的問道。
這不符合常理。
大宋的禁軍一日行十里,大明的軍隊厲害些,一天也就是二十里路到三十里路,就是徐達和常遇春,洪武年間的出征,也是一日將近四十里。
盧象升的天雄軍已經足夠精銳了,但是從京師趕往陜西也用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一日三十里的行軍速度。
這十三個時辰二百二十里的山路,這不是癡人說夢,是什么?
“可以?!睂O傳庭不再多說什么,只是打了包票。
跟萬歲解釋常態梯隊行軍,和急行軍之間的區別,是一件很復雜的事,糧草輜重才是常態行軍的難題,急行軍最多三日口糧兩口袋水,兩條腿撒開腳丫子狂奔。
朱由檢只好點頭,笑著說道“好吧?!?
他是真的不懂行伍的事,但孫傳庭既然說可以,朱由檢自然無不信之理。
袁可立看出了場面有些尷尬,年輕的天子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發出了自己的疑問,而年輕的臣子覺得這種事無關緊要不必要解釋,這就是讓氣氛顯得十分的失和,袁可立歷經四朝,人老成精,自然知道此時該怎么辦。
“當初開平王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四月于通州,擊潰了自開平府南下的元順帝軍隊約八萬余,當日,開平王率領將帥誓師,自通州長途奔襲開平府,用了正好兩天的時間?!?
“自通州至開平府六百里,兩日就到了?!?
袁可立講的是舊事,但他其實親身經歷過另外一件事更能說明問題,那就是在萬歷四十六年,自三屯營出發的戚家軍兩萬余人,從三屯營趕至沈陽,九百里路,三日就趕到了。
袁可立之所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