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理會他們,實在是這個昔日知青里眉毛頗有盛名的人,現在上門說風涼話的人可不少。
要知道以原主的長相,是有很多男青年追求的。
她換了一件黃綠色白底小碎花的長袖和深藍色長褲。腳上套了雙布鞋。布鞋鞋底有點斷裂。她輕輕嘆了口氣。然后把灰塵彈去。走到灶臺邊的時候。櫥柜里的米面柜子都鎖的緊緊地。她就用絲瓜瓤洗了鍋。在屋里拖了半袋子的玉米面。油是菜籽油,從大姨夫家拿來的。
玉米面活面粉,然后發酵了一會兒。她開始捏窩窩頭。窩窩頭是一個燉錐子形狀,中間有個洞。她一共做了十二個窩窩頭。放到鍋里隔水蒸。玉米面和面粉都屬于難得的“干糧”是可以再農忙時候填飽肚子的精糧食。這也是她頭一回正兒八經在灶臺上做飯。
趁著人都不在。她摘了菜園的豆角,和曬干的辣椒,鍋里盛出窩窩頭放到一邊,她把豆角過水后,鍋重新擦干,刷了點菜籽油,開始炒豆角。
豆角需要多油才香,前世她減肥的時候很注意卡路里攝入,所以做飯總結出一點少放油的辦法。等鍋里的豆角微焦,呈現虎皮狀,就差不多了,她放了辣椒,鹽,蒜末炒香,整個屋子里都帶著股香辣的氣息。她往里澆了兩勺生抽。炒熟后就盛到了飯盒里。家里的碗都是有數的。之前她用的是個藍底的瓷碗,碗里裝了四個窩頭和半碗菜。另外在飯盒里也裝了窩窩頭和菜。她把菜籃子收拾了一下,自己也吃了午飯,就包著頭巾去田里送飯去了。
田里正熱火朝天呢。遠遠看到個黑影。那頭干活干的欲哭無淚的知青們倒是找到了情緒點。孫琪捅了捅旁邊的男知青,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說:“你說姚曉漁現在咋這樣了啊。”跟個村姑似的。
那男知青以前還喜歡過姚曉漁呢,沒辦法,她身材雖然不算高,跟其他北方姑娘比起來算是有點矮的,但是長相跟電影明星似的好看。別提他,隊里下鄉的知青一路坐車,碰到的人都對這
個姑娘印象特別深。他沒理會孫琪,心里惋惜道,真是鮮花插到牛糞上了。紅顏命薄。”
?
老知青的全名叫做姜向萍,她此時目光不善的盯著這幫少爺小姐們。忍不住站在草垛上面:“都干嘛呢,交頭接耳,現在農忙趕著把秧苗插好了。再偷懶喝西北風去!”她看了一眼孫琪,聽說過孫琪的背景不錯。她父母都是光榮的工人階級,只是家里孩子多,孫琪就只能下鄉來了。她的穿著打扮都不差,可見以前生活是非常好的。
現在這么多人里,就她干活最差。
“把你們送過來是好吃懶做的嗎?這個德行叫上面人看到了,你們不覺得羞愧嗎?建設農村的擔子交給你們,你們就該承擔起這份責任,大家都緊張起來。勞動起來!”
這番話讓底下知青蠟黃的臉色更加難看。她們都過了那幾天興奮勁兒,實在是一天勞工十幾個小時,吃不好睡不好。太讓人精神受挫了。“哪是建設農村啊,整一個流放山村好不啦。”一個女知青抱怨。
“不是我們不好好干,這么多的農活,那么大的地,總要給人適應時間吧!“孫琪旁邊的一個女孩嗆聲:‘再說了,那個破...那個姚曉漁她不也是咱們知青里的人,怎么她就能去當飼養員。別跟我扯虛的,說什么隊里沒有飼養員的崗位,今年大隊才養的豬,憑啥輪到一個思想作風不良的人身上,反倒是我們這些人要在這里辛苦干活啊。”
她說完,旁邊不知道誰贊同的開口:“就是啊,給表現好的就算了,給她算什么回事!公社大隊對咱們知青不公平,不公正。”
吳德輝也頭疼的很。他最近本來打算找個機會,找大隊長好好說一下換崗位的事情。有姚曉漁的例子在先,他察覺到了跟這些本地社員打好關系的好處。可沒等他去給隊長送禮,自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