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姚曉漁的時候還有點吃驚,他們以為會來一個男同志。不過看到她,還是熱心的打了招呼。高紅梅就說:“我不放心你一個人找不到地方。喏,這是拖拉機隊住的地方,這里以前還是祠堂。現在是大伙住的地方。”
拖拉機手是住在祠堂的,之前沒有輪休的人,兩班倒都安排不了。主要就是人手不夠。
她來的也早,拖拉機手也還沒開始上工,為首的一個姚曉漁看著眼熟,就打招呼“曹師傅,管師傅,田師傅。”一個個打了招呼,不用高紅梅介紹,她說:“都是之前一起學拖拉機的。”
高紅梅也笑著說:“那我就不用再跟你介紹,行吧,你就好好看。”
“遠看像個要飯的,近看像個挖炭的,到了跟前聞了聞,原來是拖拉機站的。”
管良材哈哈大笑,上下打量她:“女同志也要吃苦,咱們現在是去下面生產隊幫助耕作,要是嫌累可不成。”
姚曉漁一聽:“那我是不是還得準備鋪蓋。”這就被高紅梅攔住了,她笑著說:“咱們拖拉機隊也就四個人,去不了其他地方,能弄完你們各自生產隊的任務就行了。”
像是一些國有企業拖拉機站,是會去各個鄉安排耕作工作支援農業,稱作“新農民”。去了鄉下,還有當地的社員做飯給他們吃,什么好酒好菜的招待這些拖拉機手。
機器怎么樣也比人快啊。以前第三大隊的社員都羨慕那些有拖拉機的大隊,就比如說翻地,拖拉機一天能抵得上十個青壯年。大大的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種地的效率。難怪以前拖拉機隊下鄉農民夾道歡迎。
花了點時間,姚曉漁也算是搞明白,他們大隊的這些拖拉機手算是公社里的技術崗位。甚至還算是“編制”。
要知道大隊長這個職位都不屬于公社的編制,是半脫產沒有酬勞的干部。
而拖拉機手一個月有十塊錢,一天公分是10個,相當于一個成年的壯勞力。姚曉漁頂上來這個位置。她第二天就開著那輛小拖拉機去田里幫忙春耕了。此時一波大白菜剛收起來,大白菜跟其他作物輪播,像黃豆這樣的作物能夠肥地。也屬于輪種的作物。
姚曉漁頭上還戴了個草帽,這是她找村里一個老太太拿糖換的。有手藝人會編這樣的帽子拿去供銷社賣,像是玉米桿子也能編成籃子,蒲團之類的。只要是有手藝,到哪里都能過的有滋有味,她就打算等今年的玉米收了,南方的玉米和北方不一樣,這邊是夏種,現在還輪不到。
穿到年代文的姚小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