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緊跟著去拿饅頭,去拿菜來到李泰旁邊坐下,陸陸續續的人都聚了過來。
“父皇你今天怎么想著帶著孩子們與各位大人來工地了?”李泰問道。
李世民感慨的說道“不是我想到來這里的,是孩子們要過來幫忙,朕就帶著朝臣過來了。”
“秦王,這個菜是不是太清湯寡水了?百姓吃這個受得了嗎?”一個大臣從碗里加起幾個菜葉子說道。
“沒有辦法,窮呀,我也只能盡量保證晚上會有肉吃,我們也不敢太催促工期,要不然百姓的身體受不了,但是百姓看到前面修好路的村莊生活都得到了改善,百姓也是非常著急。”李泰說道。
“秦王,說來慚愧,這一筐饅頭是我不小心摔在地上的,看到百姓如此我心里非常的內疚,我愿意捐出一千但糧食,用于改善修路百姓的伙食。”陸翰音慚愧的說道。
“那我就代表百姓謝謝陸大人了,人有失手馬有失蹄,陸大人不必耿耿于懷,你今天不也未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嗎?”李泰說道。
“秦王如此之說我心里安心多了。”陸翰音說道。
在坐的不少大臣也紛紛表示愿意解囊相助,李泰對此表示感謝。
人一勞動吃飯就是香,武將還好一些,這些文臣從來都沒發現自己居然有這么大飯量,不少人開始摸著吃撐了的肚皮。
“叔,這些人都跟著王爺身邊,他們也吃不飽嗎?居然吃這么多。”一個年輕人問道。
“瞎說什么呢,不許背后議論王爺,王爺一心為您,身邊的人必然也省吃儉用。”牛大伯說道。
一天的勞作,這些人都已經累的受不了了,有的腳底下手上全是水泡,就連禁軍的護衛身體都有些吃不消了,與李泰分手后這些人趕回長安,沒有了來時的趾高氣揚,現在可以說是丟盔卸甲。
第二天有著大量的感言涌入文壇,特別是李泰的《憫農》一詩傳遍天下,不少的勛貴仕子對修路好奇,大量的人前往幫忙,大部分都干了沒幾下就跑了。
和李世民前來的大臣,有人甚至組織孩子家丁前去幫忙,讓那些平日里嬌生慣養的公子哥叫苦連連。
學院的學子對修路也是越來越熟練,不少的學子可以獨當一面了,建造的速度也就越來越快。
李世民看到因為道路的修建這一路的稅收也是直線的上升,貿易增多,工坊也大規模的修建,百姓在農閑之時也可以又別的收入。
新修的幾座較大的橋梁已經開始收費,不但運輸沒有減少,反而交錢的越來越多,李世民感覺修路不管從哪方面想都是必要的,再一想天下要是都修通了,大唐就會又是一個局面。
“皇上不好了,根據影子發來的飛鴿傳書,依山郡發生地動,幾萬人受災,不少百姓被非虛掩蓋。”高士力跑進來說道。
“快,急招眾位大臣前來,還有快馬加鞭去叫秦王速回。”李世民連忙吩咐道。
沒過一會兒大臣們都急急忙忙的趕了過來,雖然還不知道發生什么,但是一定是發生大事了,要不然也不會這么急迫。
“眾卿家,依山郡發生地動,受災百姓數萬人,倒塌房屋無數,可有什么辦法賑災。”李世民說道。
“皇上,請應該下旨令州府道調撥糧食賑災,令選派一名大臣進行慰問。”一個大臣說道。
“發動周邊民夫對掩埋在房屋的百姓進行救治,并阻止百姓四散外逃,讓他們也參加救災。”應俊楚說道。
“皇上此舉不妥,百姓剛剛受災心神不定如何賑災?就跑現在快馬加鞭趕去依山郡也要五天的時間,恐怕被掩埋的百姓早就挺不過去了。”長孫無忌說道。
“皇上,秦王趕回來了,就在大殿之外。”高士力說道。
“那還等什么?快讓他進來。”李世民焦急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