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不論楊戩、楊嬋那邊有何事發(fā)生,且說孫悟空施展造化神通,回了三界之中,卻陡然覺出一種時空轉換的錯亂之感,倒是與他夢醒之時頗有相似。
孫悟空睜開金睛,這三界一切便盡收眼底,既知日月輪轉,也識天時變化,終于說道“妙哉妙哉,這三界雖有三教九流,分天人五等,然身為神卻又能摒棄私見,一心為這三界,果然妙哉。”
你道他為何如此說話,卻原來他那一雙火眼金睛早有神鬼莫測之能,于方才擊敗“魔”之后更有進益,竟能看清前路,卻恰好見到了取經(jīng)的唐長老!
那唐朝和尚又名三藏的主自從辭了唐王之后,便與一眾隨從一路西行,初始畢竟是在大唐境域之內,倒也頗為安穩(wěn),并未有甚事故發(fā)生,甚至所到之處皆受禮遇,倒混不如菩薩說的那般危險。
然而孫悟空卻知道那是因為大唐位居東土,雖便不修善果,然而畢竟爭斗頗多,所以就有各種神仙降臨于此,于此間留下聲明,更受人間煙火,如此但也罷了,偏偏這東土大唐也居祖龍之脈,也是人杰地靈,數(shù)千年來,便有不盡能人于此成立大道,更得玉帝召見而成天官!
而成天官者依舊不忘故土,更有教化萬靈之心,便于仙山之間開宗立派,傳下道種,于是人間有了煉氣士,而煉氣士素來以降妖除魔為天地正道,他們又有上神作為后臺,久而久之倒使得妖怪之流流落于人間之外……
也正是得于此,三藏師徒一行并未曾遇到妖魔,而他又得唐王封為御弟,受了圣旨前往西天取經(jīng),所以在大唐之內所到之處皆受禮遇,許多府衙寺廟處更是早早做成了齋飯,又掃榻相迎。
然而取經(jīng)之途終不會如此一帆風順,沒有經(jīng)歷磨難的西行更難得真經(jīng),于是唐長老終于遇到了人生第一次磨難!
這次倒非是佛祖安排,更非眾神試探,倒是怪那長老取經(jīng)心切,雖在秋深時節(jié),卻依舊督促徒弟隨從及早出發(fā)。
那長老雖得觀音看重,更為佛子轉生,然而此刻畢竟凡胎,不曾曉得此處已近邊關,這般天色陰暗時就與山間野林之中行走,怕多有妖魔!
果然,三藏與護法弟子悟命,一眾隨從一起踏著霜雪,迎著月宮而行,又有一眾隨從撥開荒草荊棘,行的倒真是頗為艱難。
驀地,一陣惡風襲來,空氣中更彌漫著一股血腥味,那一眾隨從畢竟也是唐王精心挑選的武士,雖然心中對那和尚頗為不滿,卻依舊各執(zhí)武器護在長老身前。
茂林之中,本該漆黑一片,突然間打起兩盞燈籠,如血如火,卻讓人心中發(fā)慌,那長老又何曾見過這般場景,頓時被嚇得魂不附體,多虧一旁悟命護持方才不至落下。
“嘩啦啦……”
風勢漸猛,卷起一地落葉向著眾人拍來,那紅色燈籠更顯兇性,終于動將起來,卻如同瞬移一般,轉眼間便撞碎重重阻礙,直接將一隨從撕碎。
鮮紅的血液與破碎的內臟落得到處都是,只唬的長老癱在地上,成作一團。
悟命看了眼長老,又對一眾隨從說道“這位虎施主非是凡虎,想來是居于此地修行日久,怕也修有所成,非是凡人可以應付,待小僧來與虎施主理論一番,再作分曉!”
眾位隨從也知這和尚為金山寺中護法武僧,修有佛門之法,向來便幫助十里八村的百姓驅妖除魔,更被市井之人傳為羅漢降世,據(jù)說有擒龍伏虎之力,只是與那老虎理論卻是個甚的意思?
“彭!”
悟命走至前方,雙手合十,念道“阿彌陀佛,小僧悟命見過施主,小僧受主持與唐王之命護持師傅前往西方拜佛求經(jīng),路經(jīng)此地,恰遇施主,倒也是個緣分,還望施主給個方便可好?”
那惡虎似是懂得和尚言語,一雙虎目不斷跳動,終于一躍而起,虎掌直接拍在悟命身上,竟如電閃雷鳴一般。
悟命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