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金睛一掃,自然識得那便是地藏王菩薩,他座下者正乃是異獸諦聽,若伏于地,便能識周天之物。
孫悟空也知地藏王立下宏愿“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心中對其也是尊敬,便拱手作揖,道“菩薩,老孫這廂有禮了。”
地藏王連忙閃身躲避,口稱“不敢不敢,貧僧不過方外之人,如何受得大圣之禮?”
孫悟空卻道“菩薩身具大慈悲智慧,卻愿以此身永駐阿鼻,雖受千萬生靈之拜亦是應當,如何受不得老孫之禮?”
地藏王菩薩卻不再執著于當受禮或不當受禮,他畢竟方外之人,又有宏源于心,只一心渡蒼生脫苦海,于世間禮法、人事交際全不存于心上。
孫悟空也知如此,心中也暗暗佩服。
地藏王菩薩雙手合十,說道“貧僧方才見大圣一路神光而來,竟將這枉死城中、奈何橋下一眾怨靈度化,實是功德無量!”
孫悟空心中不解地藏王之意,便說道“菩薩謬贊了,俺這般金光雖能度化怨靈鬼魅,然而只解其恨,只消其冤,卻難改其心,難渡苦海!”
孫悟空也知地藏王菩薩為大智慧大慈悲之人,決不會行無謂之舉,如此來尋自己,必定有事想說,他就索性先找缺陷,否則若待別人揭短,他怕反手給人一棍。
地藏王菩薩面色不改,只說道“大圣過謙,如此光照萬里,度化無邊怨靈,實屬大造化大功德,雖不能度其劣根,然萬靈之心本就難測,要渡之又談何容易。”
孫悟空細細思索地藏王菩薩言語,他雖已成齊天大圣,卻仍舊記得后世之說,雖說多半皆是妄語,然小心總無大錯。
然而,孫悟空想來想去,總也難測地藏王菩薩真意,便直接詢問道“哪里及得上菩薩渡蒼生之愿,老孫這里尚應了觀音菩薩之言,便不作停留。”
地藏王菩薩卻道“我也聞得大圣曾言要佑那取經人一遭,然此事不急,貧僧此來尋大圣是為有事相詢。”
孫悟空笑道“菩薩說笑話了,俺老孫雖修行不足千載,卻也早聞菩薩大名,也知菩薩身具大慈悲、大智慧,更為蒼生之愿而舍佛陀尊位,墮于苦難極惡之地,俺老孫多大年歲,敢說回應菩薩之問?”
地藏王菩薩卻似不曾聽到孫悟空之言,只說道“大圣于貧僧之愿有何觀感?”
聽到地藏王菩薩這般說話,孫悟空心中也自疑竇叢生,他雖自視甚高,卻也知曉自己于佛理之上的見解遠不如諸位菩薩佛陀,如何能得地藏王親口相詢?
孫悟空略微思考,便道“菩薩許下宏愿自然甚為慈悲,然而度盡蒼生談何容易,一心之善惡非止于本身,尚且要受各種制約,所以萬靈之心皆因世事變幻而難測。”
孫悟空話未說盡,然地藏王菩薩智慧何等高遠,自然能解其中之意。
天地浩大,三界浩渺,其間更是孕育無數生靈,一眾生靈皆有造化、皆有機遇,所以生靈便各有不同,善者未必不惡,惡者亦未必不善,即令地獄之中能暫渡罪孽,然而亡者終不免輪回,若經輪回后者皆未可知。
或經歷一遭重惹罪孽,再墮地獄,若真如此,則雖有滔天法力,又如何渡的盡眾生?如何清的空地獄?
此般言語,地藏王菩薩自然知曉,他說道“我亦知之,然經我度化之生靈,則惡根盡去,不遭毒手,不遇疴障!”
孫悟空也明白地藏王菩薩的意思,知道經他度化之生靈與一般的度化不一樣,那些生靈將會受到庇佑,再經輪回之世將不受苦難,不遭小人。
但是,孫悟空的想法卻有不一,他心中更相信陰極陽生、否極泰來之說。
于是,孫悟空便與地藏王菩薩敘說自己見解,地藏王菩薩自也樂意傾聽,時而卻又提出反義,以至面紅耳赤,摩拳擦掌暫且不提!
旁邊閻羅王等人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