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物所能媲美。
只看得長老心中暗喜,他遂是命徒弟將鞍轡套在馬上,果然那一應馬具大小正好合適,就似是量著做的一樣。
唐三藏見了心中自然高興,于是連連拜謝那位假長者。
那長者或許身份不高,或許感念三藏心有愿力,也不敢受禮,就慌忙攙起道:“惶恐!惶恐!區區身外之物何勞長老致謝?”
唐三藏見此也便不再拘禮,只想長者告別,那長者也不再留,就請三藏上馬。
唐三藏出得門來,在六耳獼猴跟悟命的服侍下攀鞍上馬,六耳獼猴自覺擔起行李,悟命和尚則在前方牽馬引路。
那長者看了唐三藏很久,突然又從袖中取出一條鞭兒來,卻是皮丁兒寸札的香藤柄子,虎筋絲穿結的梢兒,他將這鞭兒雙手呈上,說道:“圣僧,我這里還有一條挽手兒,一發送了你罷。”
唐三藏在馬上接了,喜道:“如此我倒的確方便了許多,多承長者布施,小僧日后自當為長者念經祈福!”
長者笑笑,轉過頭來,向著孫大圣施了大禮。
下一刻,老長者與社祠如同泡沫般消失無蹤,只留下一片空曠之地。
唐三藏心中驚訝,知道遇到了仙神,忙便要下馬叩拜,卻聽得半空中有人言語道:“大圣、圣僧,小神乃是落伽山的土地,今蒙受菩薩旨意特來送鞍轡與圣僧,如有招待不周之處,還望恕罪。”
聲音逐漸遠去,唐三藏心中卻越發憧憬,忙不迭的滾鞍下馬,望空禮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識尊神尊面,望乞恕罪。煩請尊神轉達菩薩,就言小僧多蒙菩薩恩典,定當早日取得真經澤被蒼生。”
那唐三藏倒也老實,他聽不得土地回應,卻只管朝天磕頭,也不計其數。
悟命也跟著師父磕頭,卻只有孫悟空與六耳獼猴站在一旁,不做聲響。
六耳獼猴心頭冷笑,卻在三藏磕完99個響頭時說道:“師父,如此禮數已至周全,我等也該出發了。”
唐三藏卻道:“徒弟啊,為何我與悟命在磕頭,你卻只立在一旁,這是何道理?”
六耳獼猴聽到這里,頗有些意氣風發:“不瞞師父說,俺三百年前也曾聞名三界,棍打諸神,如今雖入了沙門,卻也只能跪的師父,至于這般小神卻也經不得我這一拜。”
唐三藏聞言,心情莫名有些不好,便罵道:“你若真有那般厲害,如何便被壓在山下,以后休要再說這些空頭白話,快些走吧!”
“圣僧也不全是偉光正啊!”孫悟空在旁邊看的分明,卻也只心中笑笑,不發一言。
畢竟唐三藏如何,卻不是他該管的,當然,他也沒有心思去管,畢竟這唐三藏于他可沒那般恩情,他自也沒興趣去教他。
時間匆匆,轉眼之間又是兩個月的光陰逝去。
好在這一路上再無甚大事,些許個豺狼虎豹尚且不夠悟命和尚打的,便算是遇上有些道行的妖靈,悟命和尚也能應付,再不濟六耳獼猴一棍子也能解決……
于是一路上相安無事,有了六耳獼猴之后,唐三藏久不曾吃苦,竟有些發福……
這一日又見金烏西垂,六耳獼猴就趕緊四下尋找地方。
六耳獼猴目力也算不錯,就見得山凹里有樓臺影影,殿閣沉沉。
六耳獼猴說道:“師父,我看前方不是殿宇,便是寺院。我們趕著些,便可到那里借宿去。”
三藏應了聲“是”,便一拍胯下龍馬,示意快些。
白龍門得了指令,竟化作一片白影,以著極快的速度移動。
“好!”悟命和尚邁開兩條腿,也似利箭離弦,迅速的沖了出去。
六耳獼猴將行李拋到空中,又以浮云拖住,自身也浮到空中隨著師父。
孫悟空輕輕扭身,卻早在唐三藏等人之前到了那去處,果然見的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