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不提吳三桂和朱晨浩等人的合作,也不說岳不群和歸辛樹的“師兄弟”相認團聚。
經過三個半月的長途跋涉,清廷以韋小寶為主的送親隊伍,終于踏入了云南的地界,繼續敲鑼打鼓的朝著云南王府所在的昆明城前進。
嗯,沒錯,你沒看錯,送親的隊伍走了三個半月,才剛剛從京城踏入云南的地界,如果想要達到平西王府所在的昆明城,估計還得要半個多月。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個年代可沒有汽車火車,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馬車,又或者是坐船了。
但是這公主出嫁,送親的隊伍多達六千多人,其中儀仗隊一千人,隨行太監和女官五百人,腳夫八百人,徭役一千二百人,剩余的三千人馬,全是御林軍和大內護衛組成,以防送親途中再次出現波折和刺殺。
所以,此次建寧公主下嫁,說是紅妝百里那是一點都不夸張,僅是陪嫁的嫁妝,便前前后后裝了數百輛馬車。
敲鑼打鼓的儀仗隊、隨行的太監女官、擔嫁妝的腳夫、送親的護衛軍士、還有負責押運糧草的后營徭役等。
如此龐大的隊伍,他就是想要走快也走不快啊!
馬車就不要想了,整個送親隊伍,也就建寧公主和隨行主持婚事的滿清宗室族老才有資格乘坐馬車,其余的要么騎馬,要么全靠兩條腿走路。
水路坐船?
聽著似乎不錯,不過這么龐大的隊伍,想要走水路,沒有幾百艘大船,根本就不可能。
如今清廷初定,又從哪里征調這么多的船只啊!
所以沒辦法,就只能走陸路了。
關鍵是,走陸路的話,這行程也不確定,因為這時間還得看老天爺怎么想,老天爺高興了,那就順順當當的一天走個幾十里路。如果老天爺不高興了,碰到個陰雨天,那可就有的等了。
所以啊,這送親的隊伍能在三個半月時間從京城來到云南地界,已經是很不容易了,真真的很努力了。
眼看就要踏入云南地界,整個送親隊伍,除了寥寥少數幾個人,其余的人都不由松了口氣,尤其是那些擔嫁妝的腳夫,更是差點感動的哭了出來。
只是,送親隊伍的其他人高興了,擔任送親使的欽差大臣,韋小寶卻是發愁了,整天的愁眉苦臉,看的人奇怪不已。
韋小寶為何發愁呢?
因為,建寧公主根本就不愿意嫁給吳應熊,甚至威脅他說,如果他還不盡快想辦法帶她走,她就將兩人的關系公布于眾,讓康熙小皇帝砍了他的腦袋。
那么,問題來了,韋小寶和建寧公主是什么關系呢?
嗯,就是你們想的那種關系!
反正除了真正想干而干不了的以外,其他的該干的不該干的,兩人都干了。
這事情該怎么說呢,反正按照朱晨浩的話來說,那就是命數的力量太強大了,他都“幫”韋小寶成了真正的韋公公,這兩個狗男女竟然還搞到了一起。
一個皇家公主對京城中所有的年輕俊杰都看不上眼,反而喜歡上一個太監。
對此,朱晨浩能說什么,他也難以理解,非常的想不通啊。
其實仔細想想,原著韋小寶的七個老婆中,可能也唯有建寧公主是真的喜歡他,愛他愛到了骨子里,所以寧愿放棄一切也愿意跟他走。
其余的幾人,如阿珂、雙兒、小郡主沐劍屏、神龍教蘇荃、方萍等,對韋小寶有幾分喜歡,還真不好說,都是被他騙到手的。
不同于原著,這個世界中,韋小寶成了韋公公,喜歡他的人那就更少了,也沒有誰真的愿意跟一個太監在一起。
毫不夸張的說,也正是因為建寧公主的出現,建寧公主的喜歡,才將韋小寶從徹底黑化的邊緣拉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