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晨浩詢問,想到朱晨浩的身份。
張九功解釋道:“小友有所不知,龍脈是一條山川氣脈匯聚而成,對天地和生靈都有著極大影響,若龍脈處于蟄伏狀態,雖然能將其破壞,卻也需要承擔極大的因果,乃至遭受天棄,這也是道家真人精通風水之術,卻很少會受供于皇室的原因。”
朱晨浩點頭,表示理解,畢竟皇家供養的風水術士,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一條龍脈勃發前,將龍脈破壞,借此維持自家江山的穩定。
而破壞龍脈會和天地結下巨大因果,遭受天棄,所以那些道家真人即便精通風水術,也不愿受奉與皇室。
張九功見朱晨浩能理解,便繼續道:“龍脈蟄伏,即便再強,也有法子對付。然而一旦龍脈勃發,便代表著一條潛龍出淵,開始了爭龍之旅,這個時候,龍脈已經和潛龍相連在了一起,想要單憑的借助風水術斬龍,已經不再可能。”
“當初找到滿清龍脈時,清軍已經入關占據了紫禁城,龍脈勃發化作一國之國運,莫說是我等凡夫俗子了,即便真的有仙人下凡,也為之晚矣。”
張九功說到這里,一臉的惋惜,若當年滿清龍脈發現的再早一些,或許集中原道門之力,未嘗不能逆天改命,破了滿清的國運。
奈何,到底是晚了一步。
可能這就是天命吧!
張九功說道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嘴角露出一絲自嘲,道:“并且這滿清的龍脈,說起來也是一樁奇聞。
據說崇禎年間的某一天,這天晚上崇禎皇帝剛批閱完奏折回宮,一出書房大門,抬頭一看,在東北方向有一片紫色的怪云在天空飄動,仔細一看,里面竟有一百條龍在翻滾跳躍。
崇禎一看心想:這莫不是混龍出世,要奪我大明江山。這是要出大事啦,不行,必須先下手為強,在這混龍沒有成事之前,我得先把你殺掉。
于是,第二天在崇禎皇帝重賞之下,朝廷聘請來了一個道士,并分配給他一隊大內侍衛,讓他去負責處理掉混龍的事情。”
張九功淡淡開口,似乎真的是在敘述一件普通的故事。
“這個道士是真有本事的,不像神棍,在這道士的帶領下,一群人以摧枯拉朽的態勢一舉破了九十九條龍,當正準備處理最后一條的時候,正好起風了,而且是大風,將混龍卷入高空,形成一條懸龍。
當時道士心想最后一條是懸龍,既然落不了地生不了根,就不會有太大機率誕生龍脈,我不如回去交差拿了賞金先,于是道士就回去交差了,果然,道士得到崇禎的重賞,道士拿了賞金之后就繼續游走江湖去了。
時間過了不久,在東北的山上出來了一個人,他表情悲愴,手里還捧著一個盒子,此人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原來努爾哈赤剛打了敗仗,手里捧著的是他爺爺的骨灰,本來打算在附近找個風水寶地給他入土為安,不料找了一天也沒有找到。
天色漸晚,努爾哈赤只能先在附近找旅店入住,誰料旅店掌柜不給他帶著骨灰入住,最好只能把骨灰先找個地方安放,放地上肯定不行,落地就生根了,于是努爾哈赤到處看了看,發現有顆樹,最后就把骨灰放樹上,然后入住旅店了。
到第二天清晨起來,努爾哈赤準備給他爺爺找個好地方安葬了,但是去拿骨灰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拿不下來了,于是他就用刀砍,結果樹居然流血了,刀痕卻立馬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時候一個風水先生路過,見到此景,就對他說:你小子撞大運了,你爺爺就安葬在這里吧。努爾哈赤說:不行,我還要去找風水寶地,不能放在這個破地方。那個風水先生說:你個蠢材,你看此山形似龍,那個坡起不是家鵲,而是鳳凰,前面還有一條河,龍鳳夾一杠,就葬這吧。
努爾哈赤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