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這邊,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成功把網球世界的氣氛給搞了起來,賽場內外各種熱點可謂是一個接一個。
前有數對新舊冤家相碰一個四分之一半區,后有四大種子重現統治力。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素來熱愛觀看網球比賽的美國“上流人士”,這次在前幾輪的比賽就有被記者發現并捕捉到的鏡頭。
比如——拉里·埃里森。按照慣例,這些人物一般只會出現在決賽的現場。這不免讓少許球迷多想了一點:難道甲骨文公司的掌舵者玩刺激的運動膩了,想要重拾優雅、換換心情?
而在此之外,遠在大洋彼岸的華國球迷們也沒閑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蘭逸飛的大滿貫+世界第二的成績已經把周圍的幾個小國觀眾給打服了。
這就好比韓國,一年前還可以說他們在歷史上出過的Top100遠多于鄰國;
日本,他們也可以在蘭逸飛東京捧杯后酸一句“不過缺少大牌選手競爭”。
但是現在呢?蘭逸飛新得來的【小天王】稱號或許放在世界范圍內尚不夠格,不過亞洲的網壇如今有且只有,一個王者。
......
通過對比得來的喜悅感更能帶來實質感。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蘭逸飛的粉絲團體已經不是那個需要靠羅陽以及他的校友們人力宣傳的小組織了。
如今,在功勛元老們退位、安心當核心粉絲(比如專注于自己比賽的羅陽)的時刻,再度涌現出了不少能人異士,分別管理有關粉絲群體的各種事物。
線上方面,有負責錄像整理上傳、賽況總結等東西的論壇管理員;
線下方面,也有幫助協調國內、出國觀賽、購票等一系列事宜,門道很廣的大佬們。
可以這么說,費德勒等球星的粉絲用兩到三年才形成的框架,被他用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
如何評價這種現象?華國戶口本值錢唄!
然后,能人說完了,接下來便輪到了“異士”。
前面提到的粉絲們固然身居高位,但要論當前打出名號最響亮的人是誰,卻不是他們,而是另外某個被眾人尊稱為“數據帝”的匿名網友。
也不知是誰挖出了這樣一個帖子:理性分析蘭逸飛的邁阿密大師賽前景,以及他為什么可以大概率解決10號種子以后的球員。
單看標題,好像挺正常的是不是?畢竟,就算蘭逸飛在之前的幾個比賽里是否輸給了低排名選手,那也只能說明索德林、柳比西奇這些球員本身就有實力,發揮得也好。
要說邁阿密大師賽的前景,世界第二必然不會害怕任何其他的種子選手啊!
——但是稍等,這帖子發布的時間不太對。
2007.03.21?
好吧,能在去年的上半年有如此見解,絕對是有點真東西的。
在這個帖子里,這位匿名網友列舉了很多不為人所知的數據,并且最終得出了結論,相比起06年華網時,蘭逸飛在技術全面性上沒有任何衰減,反倒利用數個挑戰賽增加了技術深度。
正是基于不少個人收集的數據,該網友判斷蘭逸飛很有可能會掀翻他面對的高排位對手們。
至于事實......亨曼、哈斯,這些名將也確實成為了華國小將起步時的踏板。
可惜,這樣有理有據的分析并未能在當時引起關注。直到2007年年末,大師杯決賽之前,才有一大波因為蘭逸飛三連冠而欣喜的球迷把它給翻出來。
并且最終,一致認同這就是線上球迷里最專業的代表。
不過,也不知人家是否總會忙于現實事物,一直到現在,這個說著會長期更新的帖子卻只迎來過兩次數據統計的進化。